如何评价目前各地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16 12:02:31 |
|
|
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也叫评优课活动是一种在各地开展很普遍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在当地教研部门的组织下,每1~2年举办一次,由下一级教研室或学校选派代表参加,活动的形式通常是由组织者指定课题或在一定范围内抽取某一课题,经准备后现场作公开课,由评委根据评课标准当场打分。组织者一般还在活动结束前安排资深专家给观摩的老师们对参评的若干节课进行评价。
作为地区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评优课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这是由其独特的教学研究功能所决定的。在整个活动中,参评课的准备过程本身首先就是一个教研的过程,往往是同教研组或同一地区的多名教师围绕教学课题进行深入的钻研,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实验的准备到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乃至对问题的提出方式都要集体进行优化,对学生可能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做出的回答做出预估,对上课教师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等都做出精心的安排。显然,所有这一切准备都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是通过一个集体备课活动来设计一节化学课,其水平一定会比日常的教师个体所进行的设计要高,所有参与其中的教师无不需要经历一次从理念到实践的交流和学习,该过程中的评价、建议、争论、优选活动必定会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评优课的公开观摩过程对于现场的广大教师来说又是一个学习、对比、反思的过程,在活动中观摩的教师往往可集中观摩到同一课题的多节现场教学,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教学风格的展现,会促使他们去比较,去思考,去探究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会促使其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
评优课活动又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评优课的实践表明,许多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评优课一次次的选拔、通过一回回的从准备到实施、再到评价的过程,自己得到了锻炼,对教学的认识得以提升,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发挥。目前活跃在课改前沿的许多骨干教师都是通过评优课脱颖而出的。
评优课活动又是教学难点攻关、教学技术传播的途径。在竟比的氛围下,参评教师常常能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常能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常能解决多年积存的教学操作上的疑点和难题。这些新的观点和方法,通过观摩教师的模仿和再加工,通过评优课录像资料、相关的文字资料的发行,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多次这种活动的开展,能明显提高一个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这些资料的积存,又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山东省教研室在全省刚刚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两个多月后,于是2004年11月组织了全省的评优课活动,极大促进了全体教师对化学新课程的研究,老师们许多先进的教学思路和策略给了参加观摩的老师们以深刻的启发。同时,暴露出的问题又成为了大家进一步研讨的课题。
但是,目前的评优课活动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在活动中还存在“表演课”的现象,这种表演表现在两方面:上课教师只是像演员一样在演一个剧本,而自身对所进行教学设计的意图和理论基础理解不深,只知道按照“导演”的安排尽力演好;于是在课堂中就出现了一种现象,让同学设计方案,而教师对同学们发言说出的方案却不作认真的分析和处理,甚至不予理睬,只等着向同学介绍自己存在电脑ppt片中的那个方案,好像只有自己的方案好,学生活动形同虚设。虽然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但偶有的表演却给评优课活动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二是参评教师和学校过分注重评比的结果,使评优课活动戴上了重重的功利色彩。参评教师和学校忽视参加活动的教学研究价值,而把眼睛只盯在评比的排名上,过分注重评比的结果,一人得奖,全校都在社会上披上了荣耀的光彩,使活动本身的意义发生了扭曲。
三是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评优课结果的使用上也存在异化现象。作为一种教育科研成果,课获奖后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其转化为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学能力,如获奖课开发课程资源的思路和方法、获得突破的教学难点、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途径和方法、如何继续研究所授课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可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们看到较多的却是学校将这些极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全校教学水平的生长点束之高阁,而另一面却往往是获奖教师在拿到了一个高等级的奖励证书之后,职称、待遇、提拔等都纷繁跌至,而教师本人不再追求对教学的研究,要么“告老还乡”、要么走上了纯粹的行政管理之路,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一课定终身”。
四是评价方式的单一化问题。目前的[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建构双层次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下一个化学: 高三过来人分享:听课记笔记也是一门学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