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百年传承“交”与“通”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1-26 12:03:45 |
|
|
、文学等学科,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来进行综合性改造外,许多交通类院校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因材施教地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如北京交大设立了轨道交通试验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等特色班。西安交大则创办了“钱学森实验班”、“宗濂实验班”,以及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的“工程坊”,还有“先理后工”、“先工后医”、“先工后管”、“先工后法”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所有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交通大学毕业生的智慧与心血。由于交通类大学的专业特色,学校的发展总是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建设,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都取得过重大突破。
越来越多的交通大学将自身的教学和研究与产业发展相挂钩,通过董事会、校友会的资源,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实交通类院校产学研联系密切的特色,与工科专业的实用性是分不开的,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是基础知识扎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
交通类专业就业前景好
在专业的设置上,许多高校会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调整,甚至取消。那么,交通类院校的专业发展前景如何呢?针对近两年来的就业情况,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情况不会在交通类专业出现。就交通类专业本身而言,除了个别专业的供需会发生很小的变化外,整体上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毕业生个人发展的空间很大,完全不必担心工作的问题。
这种放心与自信源自于交通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其专业涵盖了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等绝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人尽皆知的俗语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视。随着国家对公路、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提速,交通类院校和专业的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看好。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大规模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去年毕业生普遍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北京交大交通、桥梁、公路等专业的毕业生反而供不应求。但是就业市场的这种情形,无形中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如京港地铁公司,近两年来招聘司乘人员的条件都提高到大专学历以上。因此,即使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加强社会实践,才能在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报考点拨】交通类大学虽然都在致力于建设综合性大学,近年来着力进行文、法等学科的建设,但交通类大学的文法专业与人文、社科类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在偏文科的岗位就业上缺少一定的竞争实力。
交通类院校主要以工科为主,如土建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等等专业培养目标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理工类专业繁重的学习任务。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冷门专业华丽转身 大学双学位专业就业利弊解析 下一个化学: 高三关键期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沟通技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