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学科信息 >> 正文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杂谈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6 10:31:25
 
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 解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

    等效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门捷列夫和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骗子为何盯上高考 有利可图 有机

    清华大学公开发布状元数说明 称数

    有机物燃烧

    科学家打造纳米银弹预防普通感冒

    2012高考化学复习:具有漂白作用

    合理有效的将必修和选修实验有机

    细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分解法写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

    电化学
    化学学科信息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全球水母大爆发频现 成世界性难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三峡工程蓄水首次达到175米 正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美国发现罕见双头蛇(图)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科学史十大名犬:从太空第一狗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快讯:“神舟八号”返回舱成功
    [航空航天]嫦娥二号六种有效载荷均开机工
    [航空航天]神八对接天宫是载人航天至今风
    [航空航天]卫星之父称嫦娥年内再奔月 北斗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神秘诡异的麦田怪圈视频
    [未解之谜新闻]中国东部城市上空再现奇特UFO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2012)视频
    [麦田怪圈]世界十大未解之谜—麦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美发现可调节血管生长“开关”
    [生物*医学]大豆基因组重测序表明:野生大豆
    [生物*医学]研究警告:DNA指纹分析技术有时
    [生物*医学]台抽检市售保温杯杯盖 逾93%验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用英语简单的介绍一种动物要有
    [动物世界]野生动物生死搏斗精彩瞬间:狮
    [动物世界]走进海底奇特无嘴僵尸蠕虫:以化
    [动物趣味知识]毛主席像放在家中什么位置 
    科普文章
    [物理资讯]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性创
    [物理资讯]汽车触电怎么办?
    [物理教学]依据教材特点 设计课堂教学
    [生命科学]科学家破译DNA转录“控制器”关
    [医药健康]喝咖啡或可降低患基底细胞癌风
    [物理资讯]用数学物理学方法抓狮子:用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