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探析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24 23:01:01 |
|
|
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的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其实不然,教师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的一种有机的综合性的机能状态,它渗透着人的心理现象所包含的各种心理成分,但却不是这些成分的累加,而是各种成分积淀和凝结的结果。不容置疑,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另外,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质量提高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全社会正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我想,我们做诚信教师,实践诚信教学,必须以身立教,以心育心,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所以,在与学生沟通时不是不要听你说什么,而是要你学会静听与鼓励学生倾诉。目的就是要从学生的言谈中更多地了解学生,使学生心理和感情上得到满足,使情感有一个发泄的场所,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是这样做的。他们对那些来倾诉的学生,不是摆出一副尊严的面孔,高高在上,有意无意地与学生拉开距离,人为地制造一种神秘感;就是以长者的口气来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听我讲,听谁讲。”以显示自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经验;既不考虑学生的心情,也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尤其是当学生触怒自己的威严时,我们有些教师更是不善于或不愿听学生的诉说,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急于谈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一种厌烦的情绪,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诉说,常常用一两句话堵住学生的嘴或者三言两语将学生打发走。这样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也根本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个人以为,因为在这种时候,当学生信息淤积或情感压抑,就会产生一种“说出”的需要,解决心理压抑、情感淤积的方法则是“发泄”和“倾诉”。不过发泄虽然能快速产生畅快、愉悦、舒服的感觉,但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不言而语的。因而“倾诉”就成了一种较好的“排泄”方法。“静听”和“鼓励”学生诉说,正是满足了客体心理上的“外射”的需要。教育实践与心理咨询活动实践亦已充分表明,静听将使我们获得学生无限的尊重。
二、教师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教师心理素质就其结构来讲,可以从多角度划分。然而,从形式上划分的教师心理素质是与个体自我意识相关的,心理素质的各种成分是能被人所意识到的。在此仅列举五种心理素质表现形式和五种基本心理能力。
(一)五种心理素质形式
1、教师角色认知
教师角色认知是指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要比其他事物的认识复杂难测,它包含教师自我归因、心理控制、社会推理与解释等。显见,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
2、教师角色体验
教师角色体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社会及家长、学校学生和同伴教师的评价与期待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这里一方面包括教师情绪的自觉能力,即教师对自己情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包括教师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然而,这种体验因主体行为引起他人的不同态度或受到不同评价时产生积极或消级的情绪体验。如责任感、自尊感、自信心或自卑感、挫折感等。不过,良好的教师角色体验可以促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避免“自我牵连”或“殃及无辜”。
3、教师角色期待
教师角色期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自己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期望。一是自我期待,个人对自己教师行为及其发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待,是社会上他人对教师个体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两种期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现实中,教师不仅要适度的自我角色期待,还要能够不断地认同与内化社会期待的教师角色,这样才会尽快地把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期待,不断地根据教育需要做好教师角色换位,从而减少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
4、教师自身品格
如果把教师看成学生的楷模,则更注重于对教师人品上的角色规范。譬如,深化师德建设,做诚信教师,这就要求教师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公正善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等角色特征。在教师人格上,根据数年的心理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我发现有效能的教师必须具有合作、民主、体谅、忍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指标 下一个化学: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四大毒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