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心理探微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2-10 22:19:35 |
|
|
探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极力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比较困难,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我校学生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导致部分同学探究热情下降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是否在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上忽略了什么?为了找到问题所在,我们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发现面对探究性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心理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个别访谈,发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存在以下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主要学习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1.探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存在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在个体的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即自我效能感。学生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具备从事学习活动的胜任能力,显著地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强度,成为预测其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采取拖延或试图回避的方式来处理困难的任务。如:他们觉得“好生”水平高,口才好,小组交流,回答问题是他们的事,自己还是当个旁观者“安全”些。又如: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不同时,总觉得是自己想错了,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习惯了老师“灌输式”教学,探究钻研能力薄弱,不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显得无所适从,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加之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校,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都存在差异,在新的集体有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许多同学不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观点,往往出现每次小组讨论,都只有几个同学发言的局面,这就给我们组织探究性学习带来困难。
2.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不够强烈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成功高效的探究学习才会成为可能,而这取决于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强弱。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的不良状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内在动机不强烈,而将追求考试分数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不良的学习状况同样反映到探究性学习中,在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最初的好奇心满足后,探究热情开始逐渐下降,有的同学觉得探究学习费时费力,对提高成绩似乎没有什么帮助;有的同学原来学习依赖性强,探究遇到困难时就特别留恋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还有些同学更直接抱怨: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天天作业都无法完成,哪有这么多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各种方案。有这些想法的同学,对探究性学习任务往往抱着应付的态度,如果我们任由这些想法拓展蔓延,充满活力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又会回到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
3.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与交流
探究性学习既重视个体的独立探索和发现,也重视通过合作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个体的思想和经验,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合作与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将分数作为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了嫉妒和攀比,却缺少了合作与倾听,在探究性学习小组中往往各自为战,“貌合神离”。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往往性格内向,好胜心强,他们渴望被人关注,却又不善于表现自己;渴望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却又存在戒备心理。看来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我们老师任重而道远。
二.我们的对策:
新课程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给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开放度也大大增强,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而引发一系列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既是正常现象
又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为了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保证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要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首先不仅要把化学知识介绍给学生,更[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好化学课的关键 下一个化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