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学研究:如何构建科学的晋学学科体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30 13:09:37 |
|
|
山西省晋学研究中心自2003年9月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山西师范大学隆重挂牌成立,激发了晋学研究高潮的到来,出版了一批抗鼎之作。近年来,晋学研究主要趋势是从分散的点面认知转向多元化的系统整合,从局部探索转向整体性研究,从事实叙述转向理论分析。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晋学学科体系就成为摆在晋学研究面前的迫切问题。
任何学科体系的构成都必须以其学科属性为基础,学科的根本属性取决于它所研究客体的特殊性和主体的价值取向。晋学是研究晋地的学问,其客体是晋地人类聚落所构成的地方综合体。其空间范围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以今山西省地域范围为基准,以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从晋国分裂出来三晋国家(韩、赵、魏)疆域四至为其最大地理空间,包括今天山西全部、河南北部和西北部、河北东南部、陕西、山东、内蒙的少部(这正是我们当以晋学命名而不称山西学的主要理由之一);其时间范围当自山西的远古时期至当代山西,其中,西周初年、特别是春秋至战国末年的晋国与魏、韩、赵三晋国家时期所形成的“晋文化”(或称“三晋文化”),是山西历史文化在同期中国各区系历史文化中处于强势发展期,是山西历史文化趋于成熟形态的发展高峰期,也是山西历史文化一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期(这正是我们当以晋学命名而不称山西学的主要理由之二);此前为山西历史文化的孕育期,此后为山西历史文化的流变期。它内涵丰厚,个性独特,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系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面对晋地综合体这一客体的晋学研究,晋地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地理、自然、环境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必然导致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形成多种人文学科和多种自然学科的交叉,因而需要综合性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晋学理所应当具有综合性。而研究者在价值取向上可以有多样化单向选择,如果在取向上只着眼于晋文化、或晋地历史、或晋地学术思想等,只能是晋学的分支学科。
晋学的区位综合性属性决定了其构建晋学体系的多层面性。首先是理论层面,即晋学的基本理论。重在阐释晋学这一学科的内在关系、本质特征及其特殊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是对晋学系统化了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晋学的学科定义、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以及晋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由于晋学研究目标是以晋地为基本范围,其本质应当隶属于地方学,是地方学的分支学科。如果说地方学是以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及该区域的人类聚落所构成的地方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成基础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那么就可以说晋学是以晋地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和阐释晋地自然生成、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人文科学为主,又关照自然科学的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晋学包含若干分支学科,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诸领域。各分支学科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多样性的选择。系统研究法、历史对比法、区域比较法、时空结合法等是其最基本的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其最基本的手段。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具有其学科特点,即其独立的价值意义。晋学的特点在于晋地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
其次是晋学史料学层面,即晋学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公开与研究。晋学研究资料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较为集中的内存,如《竹书纪年》、《国语》之《晋语》、《史记》之《五帝本纪》、《魏书》、《晋书》之刘渊、石勒等载记、新、旧《五代史》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本纪、《晋乘蒐略》、《山右石刻》、《山右丛书》等,明清以来的山西地方志,民国以来的山西档案文书以及三晋学人的丰富著书,这些是晋学建立的基础。虽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是对于晋学研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是散见于各种文献典籍和档案中的资料尚待进一步系统搜集整理,分别从现存各种史书、政书、类书、志书、宗教典籍、笔记小说、域外典籍、各级档案中进行系统搜求势在必行。近年些来,张有智等编撰出版了《三晋文献集》,山西各市县正在搜集整理出版石刻文献和石刻目录,都是这一工作的良好开端;二是各种资料还需要系统化,应分门别类地汇集出版,并编写目录提要,以供各分支学科的研究需要。比如山西考古资料汇编、山西大槐树移民资料汇编、晋商资料汇编、山西宗教资料汇编、山西金石资料汇编、山西学人著述目录提要、晋学研究论著目录等等;三是资料研究工作尚需大力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晋学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四是已有的晋学研究成果也有待总结,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晋学研究成果,掌握晋学研究动态。
第三是学科层面,即各个分支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晋学内涵丰富,学科层面广泛,一般而言,在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军[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北冰湖”的终结 下一个化学: 通识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