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考改革让“指挥棒”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30 13:09:44 |
|
|
高考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关系高教改革的方向和高教质量。高校招生考试被称为教育的“指挥棒”,如何通过改革、让这根“指挥棒”指向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高考,一端连着中小学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端连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高考这个人才选拔的手段,应该引导中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完善发展、动手能力培养,应该“指挥”高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培养人才。但是,目前高考制度的“指挥”作用还不尽如人意,有值得改进之处。
高考该如何改革?我认为可以分国家考试、高校考试两步进行。所谓国家考试,指由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负责,主要测试考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由国家有关部门建立题库,方式是开放式的,一年可以考两次,考生年龄不限,作为一种资格考试,考试结果5年或者更长时间内有效。所谓高校考试,是高校举办的入学考试,由一个高校单独考试或者数所大学联考,通过国家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多种机会,方便高校选拔适合本校专业和特色的生源,按照行业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就成为可能。
高考改革,要促进国家学历与高校特色的兼容,让调整专业、提高办学质量成为高校的自觉行为,较好地解决招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克服千校一面的现象,使高校以特色取胜。
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考试该如何改革?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区域性教育,省级政府主导这一考试的思路值得肯定。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问题是方式单一,许多地方限制生源跨省流动,还有户籍限制。比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主要为制造业培养人才,那么,选拔的生源应该注重服务性、外向型和较高外语水平,在目前单一的考试制度下很难根据学校特点选拔适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学生。再如,北京约有数百万流动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30岁的青年打工者,建议选择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作为试点,突破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允许这些青年就地参加高职院校的入学考试,帮助他们先接受高职教育再打工。
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要本着简单易行、方便考生和家长的原则,应该利于学校选拔职业技能人才、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考试的时间、地点、类型都应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有所区别,可以更灵活一些。(本报记者董洪亮采访整理)
链接
高职单独招生,即高职高专层次的自主招生,是我国高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关的论述,试点高职单独招生,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
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批准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4省8所高职示范学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2008年扩大到8省区20所,2009年安排33所高职示范学校单招,2010年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计划招生25505名。
单独招生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文化考试,也可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被正式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高考或以往的“高职单招”。单独招生计划纳入各校今年国家核定的招生计划总数,未完成的计划转入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时执行。
|
上一个化学: 中国农大党委书记:高考改革应回归到素质教育 下一个化学: 教育部:把维护考生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