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平等的“障眼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31 12:02:17 |
|
|
《北京科技报》:在发达国家,对国立大学接受财政支持是否有限制?
张千帆:国外的情况比较简单,国立高校一般是清一色地由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则清一色地由地方支持。国外也允许国立学校接受地方的支持,但全国性的大学就必须对全国的公民平等;而不像我们比较混合。
在国外,地方性的学校也保护当地,但他们的大学分布比较均衡,当地就有好的高校。如果我们的偏远地区也有很好的大学,又何必千里迢迢到北京上大学呢?
当然,投入很多的钱也可以在地方建一所学校,但这在中国不现实。即使投入很多的钱,戈壁滩上也建不起来一所北大。我们不反对国家去均衡高等教育资源,能这么做最好,但这要过多少年之后才能解决。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招生方案必须平等。
《北京科技报》:我们的高考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为什么一直在打破“一张考卷”的情况?能再改回去吗?
张千帆:因为地方保护势力很强。很多的决策者、教育部的官员都是北京户口,子女也在高考;北京的教育资源多么丰富,他们当然就希望可以独享,所以默认了这种格局。
这种情况在各省也都存在。高考试卷越来越多,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障眼法”。弄得很乱、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各考各的怎么比?上海是全国最早推行单独命题的,为什么要推出?因为它不愿意跟你们混在一起,单独考多好,还可以地方保护。
现在,“常驻地高考”的问题面临这么大的压力,多少要解决一点。解决之后,怎么控制“高考移民”,这对大学招生考试的发展、改革肯定会有影响。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考试招生改革方案 今年出台 下一个化学: 复习不是炒冷饭 高考四条成功经验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