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机制需有“谁来评价”配套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4-2 13:08:25 |
|
|
教师的“铁饭碗”将变成“瓷饭碗”。记者从西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市中小学将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不仅影响收入,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由教育部门组织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调离教师岗位。(3月30日《西安晚报》)
不仅是西安,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打破铁饭碗的教师退出机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没有问题——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退出;然而,谁来评价教师合格不合格,却是现实教育管理中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退出机制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将成为行政指挥教师、干预办学的手段与工具。
在已经实行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中,这一问题已有显现。虽然国家政策规定,绩效工资要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但不少地方的操作,却是朝行政领导倾斜,原因是实施评价、定级的就是行政领导。
由可能并不了解教师的行政领导评价教师,可能导致教师考核评价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评价严重行政化,往往那些能拿出令行政领导满意的竞赛成果、考试分数的教师,更容易获得高的评价,这导致教师们的教学完全围绕“指标转”,对各种上级开展的行政评估、评审既爱又恨,把大量的时间用到非教学工作中;其二,评价表面化,教师评价更需要过程评价,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评价深入、细致,可是,由行政操作的评价,大多仅看表面。比如,有的学校的评价,就将家长投诉多少作为一项指标,这种评价必然让老师为“化解”矛盾,对违规的学生爱管不管,做“老好人”,倒是那些认真负责的老师,不小心惹了学生得到投诉,就被认为有问题。
一直以来,谁来评价教师是困惑我国中小学管理的难题。近年来,针对社会对行政评价的质疑,有的地方、学校引入了学生评价,即让学生打分。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尊重了学生的权益,但由于教与学是实际上的“矛盾共同体”,简单地由学生评价教师,并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而评价体系中普遍缺乏的却是教师评价,即同行评价,原因可能是有人担忧教师会互相结为同盟,“师师相护”吧。实际上,只有身为同事的教师最了解教师,当把评价权交给教师,教师群体的教育尊严意识方可回归。
从现实环境看,适当的方式是行政评价、教师同行评价与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且每个评价的成绩公开、透明,由此形成对教师的全面评价。在这三者评价中,教师同行评价应占最大的比重。这是保障教师权益,也是使学校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的基本要求。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实行教师的“退出机制”,才会使“退出机制”发挥激励、约束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
上一个化学: “就读地参加高考”亟待走出迷宫 下一个化学: 呼吁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