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能做科学家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4-2 13:08:28 |
|
|
自从1192年4月出版发行第2版《化学的捷径》以来,许许多多读者都来信要我披露我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介绍发明发现和创造的那些神奇的公式、规律、定律和原理的思维过程,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兆头,也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以前我们的学生都习惯于记忆别人创造出来的知识,却极少有人去求索创造这些知识的整个思维过程和方法,总认为创造发明不属自己的事,那是科学家的份儿,记忆才是自己的本行,结果,我们的学校生产出来的人才大都是那些只会考试不会创造的再现知识型的人才,而日后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高独创性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呢?
是我们的学生天生不具备创造的素质吗?不是;是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而缺少的创造力吗?不是;是我们的学生知识肤浅而不能创造吗?也讲不过去,因为我们的中小学生中也有一些产生过不少创造发明,就是那些小学生一样也能搞创造发明。前不久,报纸还披露我国一位十五岁的初中女生竟然解决了两道世界多年悬而未决的数学难题;一位十五岁的初中女生发明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法而轰动全国,乃至世界;上海市和田路小学是全国著名创造发明典范,成绩显著,每年都有大枇小学生搞出许多小发明创造来,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小学生也一样能搞创造发明和学术研究吗?我认为任何一个正常人,无论他现在是什么年龄阶段的人,
也无论是什么知识层次的人,只要方法对头,是完全可以在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有所创新和发明的。
我们至今流行的大至研究生、小至学前班的教材和参考书都是一个模式——陈述型的,纯粹是知识的容器,只不过分门别类将知识堆放在一起罢了。由于这些“权威”教材和参考书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也都一样变得麻木呆板起来,结果学生也就变得象一只空的容器,任凭老师把大堆大堆的知识往里面灌注,由于学科太多,而各科要求掌握的知识又太杂,结果老师疲于灌注,学生又累于被动汲收,这样最终就必然是学生累,老师也累,家长更累,学生呆板,家长老师也一样变得呆板,形成一个恶性大循环。学生由于忙于汲收,而严重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挖掘和培养,又哪来提高呢?大家不妨算一算学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每天到底有多少?白天,连早读在内的8节课几乎被老师占去了;晚上,两节自修许多学生根本得不到安宁,还要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惨的是有的老师连第一节甚至第二节自修都要吞去,学生哪来独立思考的时间?哪来创造发明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哪来创新发明?在此,我要奉劝那些扼杀掉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的老师:您千万不要因为您今天所教的学生的升学率高于别人而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我为国家培养了多少多少人才。如果您靠扼杀掉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来提高你的学生的升学率的话,即使今天你的学生非常崇敬你,我也要奉劝你:别高兴得太早了。等日后你的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惨败的时候,就会回转头来臭骂你一文钱也不值了,因为你教他们的时候根本不重视培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只知道一味去重复别人的东西。社会却不象学校,靠分数来区分高低,社会是靠创造来向前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等的激烈竞争是靠创造力来决定胜负的,不象在学校里,只要记得别人的东西,就可以取得辉煌的100分,在社会里即使你百分之百记得别人的东西也不能取胜,缺少独创性,你在经济大潮中就永远不可能是赢家,所以我奉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得倍加重视开发你们的创造力。怎样开发?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的确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下面我就化学科举例说明。
严格地说,我们许许多多学化学的人(包括许多著化学书的人)对化学的许多知识都是能算是知道(记得),却不能算是理解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小至中学生、大至研究生的化学教材和其它所有化学参考书中,对氯气这种物质都是这样陈述的:“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体,有毒,可溶于水,能跟水反应,能用于漂白有色物质,能用于消毒杀菌。”结果,老师也这样教学生,学生也只好这么记住这些死知识。考试时只要记得准,辉煌的成绩就非您莫属了,象这样再现知识型的考试,即使考得100分,我认为也顶多能说明您记忆力较好罢了。除此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试问一下,我们在学习氯气这些性质时,又有谁明白有谁理解有谁思考过它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呢?我们都知道HN03易分解、易挥发、有强氧化性、有强酸性等,却不知道也不思考它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我们都能写出MnO2和浓HCl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却不知道它为何可发生反应?反应为何就生成MnCl2和H2O及C12我们都知道硫化氢能燃烧生成SO2和H2O,并产生浅蓝色火焰,却不知道也不[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研究称3岁前常吃垃圾食品日后智商或低于同龄人 下一个化学: 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