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力考素质,联系实际体现创新 --浅析化学高考试题
是高考改革的第二年,今年的夏季高考是多种考试模式出台:3+2科目组;3+1科目组;3+X科目组(其中又分广东省的3+文理综合+X 和浙江、江苏、山西、吉林的3+文综合或理综合+X)。又由于山西省使用人教社新课程版的教材,单就化学高考试题就有5套之多。可谓高考试题的多元化,但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其命题思路将遵循全教会精神。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参照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今以北京市及大多数省市参加的"3+2"科目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为例加以分析。
1、 量进一步减少,赋分更为合理
与99年试题相比化学高考试题的I卷从25题减少为22题。I卷(选择题)总分83分不变,但二、三大题题量与赋分有变化,第二大题由12道题减少为8道题,每小题赋分由3分变为4分,共32分。第三道题由8小题增为9小题,每小题仍为4分,共36分。这种变动是合理的。第二大题是1~2选题。有风险,赋分理应比第一道大题的基础题赋分值高,I卷题量进一步减小和难度下降,为考生提供了更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可以使考生较为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充分表现,有利于广大考生比较从容地答完全卷。
2、 视基础,考查能力与素质
高考化学试题根据普通高校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了有重点的考查,例如在I卷的第1、2、4、5、6、9、10、11、12、13、14、16、17等13道题共48分(占I卷总分83分的57.8%),分别涉及环境污染,常见物质性质、物质分类,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及移动,胶体性质等,这些试题都属于基础性试题,试题创设的情境与设问比较平稳,将会提高I卷的得分率,试题加强了对表达化学反应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力度。在II卷试题中重点考查了5个无机反应和2个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个别反应还特别强调了反应条件和氧化还原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尤其在计算题中作了明确要求,使化学计算与化学反应的联系更为密切。
3、 降低计算题难度减少繁杂的计算
试题和前几年不同,化学计算量减少,I卷中只有6、10、13、16、20等5道含计算因素的试题和II卷中25、26 二道含计算因素试题和第七大题中29、30两道计算题,总计9道题45分。不到全卷的1/3。而前几年(97、98、99)都达到全卷的1/2以上。试题所涉及的化学意义更为明确,如25题运用数据分析推断反应。同时减少了繁杂的运算,体现了中学化学计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更充分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充分结合化学意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如25题结合酸、碱中和反应确定一元强的PH取值范围的问题,要求学生概念清晰、推理严密。
4、 重视实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突出学科特点,加大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化学高考试题对化学实验考试目标的各个层次: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达,设计与评价,作了较为全面的考查,如I卷中的2、8、18题测重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识记";19题则考查了提纯,分离"操作的运用";I卷中的23题借助课外趣味实验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表达",还突出地考查了思维的发展(由现象思考多种可能)与收敛(分析原因时排除不合理,寻求正确答案),训练了思维的严密性;第24题实施了对实验装置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要从反应产物"无水三氯化铁的状态,性质对给定装置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其考查力度是前所未有。这对于我们在中学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课内外结合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课,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科学的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技,学以致用
高考化学试题中与生活、生产、社会,科技密切相关的试题有1、3、4、5、15、20、22、25(3)、27、28等10道题共44分,占全卷29.3%。尤其是I卷中的第3题,让考生用化学知识识别虚假广告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又如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