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回顾练习别放松,巩固基础回课本 考生由于复习疲劳,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犯困的情况。这些对备考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帮助考生调节好生活和学习,该睡就睡,该吃就吃,把精力旺盛期调节到上午9到12点,下午3到5点,也就是考试的时间。遵循规律的生活作息,不能影响到考生的正常休息和学习效率。应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前一个阶段的复习中出现的错题、疑问、遗漏的知识点,要逐一解读,找出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第一参考书。应该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本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有些考生害怕在大题、难题上丢分,其实这类题目最后大都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考查,巩固基础不容忽视。
【第二周】 整合思维成网络,抓住重点求突破
进入到五月下旬,应在对课本知识重新熟悉的基础上,考生有必要做复习过程中的梳理整合。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看似内容繁多、杂乱无章,而把它们系统化之后,各个科目的知识点会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样,考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可以迅速找到突破点,有效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每个科目都有相对的重点知识,这就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今天的复习就是从重点知识入手。在看书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典型题目,才能将知识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些题目要深入分析,检查自己的解答思路和过程,熟悉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做题方法,总结典型题目的解题思想。
【第三周】 全真模拟找感受,适当调节缓神经
临近高考,一般学校会给考生放假进行最后的厉兵秣马。假期给考生提供了在高考规定的时间段模拟答题的条件。全真模拟,一方面帮助考生习惯高考时间,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在临考的状态中发现自己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优质的模考题,按照高考标准答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以外进行批改,有兴趣还可以给自己打打分。在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解决之后,相信考生们对待两周后的高考,又少了一分不安,多了一分把握。
在最后的两个星期,冲刺复习应当进行适当地放松,可以调节紧绷的神经,缓解考前压力。像全家人去打球、逛公园、看演出,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也会对考生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考前许多考生都会有紧张不安的情况,这个时候,亲人的支持往往是安定心绪的一剂良方。
【第四周】 合理安排每日作息时间
早晨: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字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上午9:00-11:00: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进行数学题目和文(理)综合题目的解答。由于是在家里复习,要注意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的黄金时间。
下午3:00-5:00:大脑思考能力很强,适宜重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尤其是典型题目和错题,从中揣摩并总结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
晚上7:00-9:00:大脑神经活跃,记忆力最强,适合知识归纳分类记忆和复习一天所做题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文科知识系统化,形成宏观框架联合记忆,以便深刻掌握,或者回顾理科的基础知识。
此外,当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疲劳时,及时改变复习科目和内容,会提高学习效率。中午、傍晚和饭前饭后的小块空隙时间,考生可以随时安排一些轻松的工作,如积累写作素材,翻阅优秀作文,关注时事热点等等。考生们应当积极规划,充分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