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4-27 12:40:18 |
|
|
上述缺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用稀硝酸装满U型管,将管内空气排除,然后关闭活塞进行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将稀硝酸排入右端的漏斗中,避免了生成的NO气体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的可能,而且将NO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熔为一体,既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的主要产物:无色不溶于水的NO气体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又可演示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避免了NO2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且该装置能重复使用。
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而不是照方抓药,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给予示范,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
例如:高一化学在学习了氯水的组成——水、氯气、盐酸、次氯酸后,有一个[实验4-4]如右图所示的证验次氯酸漂白性的实验(a为干燥的有色布条b为湿润的有色布条),可以进行如下探究。①在反应开始前,根据丙中a、b颜色不变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空气和水没有漂白性)。②实验开始,丙中通一会儿后,从a和b中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和氯水有漂白性)。③为了确证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一个什么实验?(将盐酸滴入到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证明有漂白性的物质只能是次氯酸)。这样,经过实验探究既弥补了书上实验的不足,满足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另外,对于学生想做的一些探索性实验,可先让他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并补充相应的知识,然后与他们一起形成探索方案,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独立实验。如果实验中某些现象与书本结论不相符,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独到的见解,这样探索性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1.选择化学基本仪器,设计化学实验装置
一个化学基本仪器常常具有多种实验功能,开展“一器多用”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敏性和流畅性的重要途径。如要求学生选择基本仪器,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设计反应装置,根据“火山爆发”原理设计喷泉实验,设计一套可以与课本相拟但不能与课本相同的制取氯化氢的装置。通过这样的训练,打破了仪器的常规使用,可使学生得到不少新奇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它将启迪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2.根据同一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同一实验目的,由学生选择药品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利用金属、酸、碱等试剂制备氢氧化铝,有多少种制备方法?并说明实验原理。也可以限定实验药品,要求学生开展发散性实验设计,看最多能设计出多少个不同类型的探索性实验。如由下列药品:冰醋酸、氢氧化钠、蒸馏水、pH试纸、石蕊试液,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还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定向设计,如设计一个制取氢氧化镁并证明“⑴Mg(OH)2能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而不溶于稀的氯化铵溶液;⑵氢氧化镁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的理由的实验。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广泛联系,提出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各种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对合理的方案安排学生亲自操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灵活性就会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得到优化。
综上所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其它电教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就应努力挖掘和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潜能与作用。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下一个化学: 多媒体课件与化学课堂教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