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真正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核心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讨论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对观念意义的交流,其中包括对疑点、假设以及论点的提出与评价,可以增进学生原先的观念理解。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建构,能够使学生进入高水平思维,使他们形成和发展关于科学现象的有意义的认识。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交流研讨栏目开展多种讨论活动。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在化学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化学概念理论比较抽象,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或活动能驱动学生思考?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或者学生对其具有一定的模糊认识,涉及到学生的已有经验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量”的时候,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利用宏观物质的质量确定微观粒子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明白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运用活动把对概念或理论的认识外显,如用最大的放大镜观察到的水的内部情况……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抽象程度,使理论结果形象化。下面应用问题策略的具体案例。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是个抽象难懂的概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这个概念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呢?下面这个片断教师主要应用了问题策略,在分析教学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脉络和学生的认知脉络基础上构建了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线索(见下图)。
4、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原理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老师仍然用原来的高考标准和原来的课程要求处理必修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内容,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额外负担。例如,次氯酸、硫化氢和偏氯酸钠等物质的性质,是原课程中的考点,但在新课程必修阶段是不作基本要求的,一些实验区的老师仍把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此外,对于STS知识也不能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例如硫酸的工业生产,在化学1中是拓展资源,不作为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有的教师将这样的STS知识处理得很细致,给学生全面介绍工业生产硫酸的原料、原理、设备、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尾气处理等问题。实际上,硫酸生产的具体技术问题是在《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中才作基本要求的。类似的内容还有硝酸的工业生产、炼铁等。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些STS知识时也要注意深广度问题,不能“一步到位”。
案例:乙醇性质的教学片断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假设①CH3OCH3;假设②CH3CH2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提出羟基官能团,得出醇类物质的性质,介绍甲醇→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这是典型随意拓展内容的案例,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课程计划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首先,必修中的有机化合物基本要求只涉及到具体的有机化合物,不上升到类别,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层次和水平是《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要求的。因此,在这里,只涉及到乙醇的主要性质。其次,在必修中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验事实总结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不要过多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官能团、成键与断键方式等。因为在必修阶段,这些内容不作基本要求。因此,关于乙醇性质的处理,应该主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已有认识,通过实验得出乙醇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不要再像原来的处理一样,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成键方式,预测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断键位置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