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4-30 12:17:45 |
|
|
摘要:结合几次来新课改的培训精神,本文从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科中的地位出发,提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三年多前的研究生班的课上,就已经接受了刘坚、吴刚平、余文森、刘良华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们的授课,相对比较系统的接触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但还是相当有幸能够在今年的六月和八月间两次参加了化学(本专业)高中课程改革的培训。
结合自己几次来的培训后的一些思索,在此谨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提出些自己粗浅的见解,期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里的地位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即使是最好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材是不会引起兴趣,也不能引起兴趣,只是用糖衣把材料包裹起来,让学生“正在高兴的品尝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对此,苏教版高中化学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第一负责人王祖浩教授在高中化学课改的培训中专门指出,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量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是使用化肥的农产品都是不环保不健康的。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过量使用化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区别,更不明白化肥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从化肥诞生以来,农产品的产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活了地球上的60亿人口。然后再向学生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过量不当使用化肥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不是有害物质,不是污染物,而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如此这般,多举些化学有益的例子,便可以对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此外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实践表明,制约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跟不上。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是坚持初中已有的方法,总是相信自己的老习惯,把初中一套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由于高中知识内容突然膨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己不能凑效。结果导致高一化学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对高一学生进行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下一个化学: 名师指导:考生自主复习最好各科交替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