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颖:不完善的“高考加分”不如取消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6-15 11:29:24 |
|
|
一年一度牵动人心的高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等着出高考分数了。考试的公平性毋庸置疑,但不少学生、家长以及学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连日来,网上出现了“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
南科大45名学生的拒考算得上是对高考制度的直接否定,但这样的行为显然在现行的制度中充当炮灰的可能性更大。与其说是走出体制的开拓者,不如说是寻求更加合理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的牺牲者。至少在近些年内,我们的制度不会变,高考算得上是较为公正地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白纸黑字,分数说了算的高考注定是大部分人可以信赖的,如果不算上这有待考量的“高考加分”的话。
“高考加分”的话题一直被热议,高考前后更为敏感。“高考加分”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其中鼓励性加分就是指学生由于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而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对于一分就是相差个几百上千人的高考来说,“加分”这么大块的糕点谁不想沾点呢?
设置加分的出发点是好的,为弥补教育资源分配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少数民族和边远军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机会和质量不公平的问题。可是面对这么大的诱惑,难免不会有人利用特权而谋取私利。
与高考加分有关的丑闻几乎每年都有,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曝光了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考生只要缴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连足球队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2009年,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其中涉及15名官员子女。甚至早在2002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纪委、监察局对沧州市计生系统在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高考优惠加分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全市352名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中,竟有38名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高考加分,恐怕多是有权钱势者的捷径。这样的加分显然有失公平。随着舆论监督压力的加大,对高考公平的呼吁,全国不少省份开始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例如,从2010年起,山东省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海市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但是“高考加分”从一开始就是不完善的,即使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整政策也是无济于事的。纵使看似没有漏洞,也会有人拼命制造漏洞去钻,这样的高考加分公平难以保障。
正如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一教授发微博所称:“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如果仅凭借2010年教育部对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提出的关于取消高考加分的建议给予的答复“高考加分政策对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党和国家对部分特殊群体的关心有很大的作用,因而不能取消”,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能信服。素质教育是值得提倡,但其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的。不能为了素质教育就纵容特权,纵容少数人的以权谋私,纵容不公正事件的发生。
高考,这场准备了十几年的战役对每一个上了战场的士兵来说都极其重要,现行的加分政策无疑就像是精良的武器。对于那些赤手空拳的人来说,面对这样的装备,这场战役输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胜。高考加分光是不断规范,调整似乎总逃不开利益集团的操控,总会有空子可钻,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不是几条政策就能打断的。与其让少数人从中获利,不如一视同仁,彻底堵了这个渠道。让不公正的加分制度不再成为特权阶级的所有物,或是功利性追求的目标,还原高考的公平公正。
|
上一个化学: 高考结束后 考生仍需紧盯四件事情 下一个化学: 深圳一中学百余人高考加分引质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