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其准观察配平法的作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0-10 11:04:10 |
|
|
一、为什么要提出基准观察配平法
由于教材提出的观察法配平并没有具体的观察方法指导,因而给学生学的过程和教师教的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应用观察法配平较复杂的反应时,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这些同学时而动动这种物质的系数,时而改改那种物质的系数,花很多时间也不能配好,只能指望教师配平的结果,死记硬背一些反应的系数。咎其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确定观察法配平的其准。其实在观察法配平中,大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物质作了基准,只是有的反应基准易定而有的反应较难定。这种以找基准物质为中心的配平方法称为“其准观察配平法”。
二、如何确定准物质
在一个反应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物质就定它为基准物质,该物质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在P+O2-P2O5中P2O5所含元素种类最多,所以五氧化二磷为基准物质。
但在MnO2+HCL-MnCL2+CL2+H2O中二氧化锰、氯化氢、二氯化锰、水四种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为两种。应选哪种物质作为基准呢?这除了先要以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外,还要考虑在基准确定后是否能确定跟基准物质含有同种元素的其它物质的系数。分别以上述物质分别作为其准物质含有同种元素的其它物质的系数。分别以上述物质分别作为基准配平,则会发现氯化氢与其它三种物质相比有以下特点:反应后氯化氢中的氯元素分布在二氯化锰和氯气两种物质中,确定氯化氢,其它含氢的两种物质的系数并不能随之确定。因此氯化氢就不能作为基准物质。可任选氯化锰、二氧化锰、水中的一种作为基准物质。因此在配平时,即使某物所含的元素最多,但它所含的元素在反应的生成物(或反应物)中同时存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中,就不宜作基准物质。当然,若反应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物质的系数确定以后,能使其它物质的系数随之确定,则该物质就可作基准物质。如:C2H5OH+O2-CO2+H2O中的C2H5OH就是这种情况。
三、哪些反应适合用基准观察法配平
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适合用基准观察法配平。其基准物质的选择分别是生成物、反应物,任一化合物、化合物。
2、其它反应,如果一个反应中含最多种元素的物质中的元素,在反应前后是一种元素各存在于一种物质中,则可用此法。
如果含元素最多物质中有一种元素,在其生成物或反应物中存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那么一般就不能用该法配平。
四、注意事项
在配平的过程中,除了要选好基准物质外,还要注意确定配平的元素的先后,应选配涉及物质最少的元素。
该配平方法的优点是能克服学生配平过程中的盲目性,使配平的过程能有序地进行,成功率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一方法向学生推荐后受到他们的欢迎。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下一个化学: 课堂教学体现化学实验的艺术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