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体现化学实验的艺术性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0-10 11:04:11 |
|
|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法。教学艺术性原则是化学教育原则之一,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认识化学实验的艺术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投入化学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中学化学实验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性
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的本质关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教学向自学过渡,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和诱导学生进入“有意义学习”或自觉学习的状态,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更加鲜明地体现这一点。
“用实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时,按照反应原理,生成只有乙烯和水,反应液的颜色应该没有变化,而事实上学生实验时观察到混合溶液逐渐变黄最终变黑。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反应物浓硫酸和酒精,推断黑色物质可能是什么?怎么生成得来的?又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说明了有机物的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便能对问题作出解答,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也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再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制取Fe(OH)2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实验方案,学生的方案肯定不一。教师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进行启发诱导,分组讨论,然后再评价方案优劣,评判实验技能,以肯定成绩和鼓励为主,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运用。启发式实验教学使学生懂得“看——做——想——”的统一,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因为实验切切实实让学生感知具体事物,学生最能从实验中受到启发,迫使自己理解事物的特征,最终形成概念并运用于实践。
二、创新性
艺术和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实验教学艺术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化学实验;要创造新的产品同样也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对于教材已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方法、步骤等可以改进;亦可结合教学需要补充一些关键性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如:在解释Mg(OH)2溶于NH4Cl溶液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认为NH4Cl水解呈酸性而使碱性Mg(OH)2溶解。此时,不防补充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CH3COONH4溶液和NH4Cl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Mg(OH)2固体。现象是两支试管中的Mg(OH)2都溶解了。学生根据现象自然能理解原因是: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NH4+形成弱电解质NH3·H2O,导致Mg(OH)2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当然,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教师或学生付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使是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仍然需要教师在安排实验的时间、空间、顺序、调整、编组等问题上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育的作用。建立起正确的化学概念,让学生亲自看、亲自做,提高接受知识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索性的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复习启普发生器(如图1)的使用时,让学生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用如图2所示部分仪器)设计一个“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激烈讨论,可组合出如图3所示的简易发生装置。
巧妙的构思、精心地设计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随着问题层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成功和快乐中感受了创新,激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咱尝试和实践,而研究性学习又离不开实验。
三、美育性
缺少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不完全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美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学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完成美育任务的一个方面。教师桌面整齐清洁,给人一种整[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教学中其准观察配平法的作用 下一个化学: 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