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运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这两种形式可以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笔者就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实施体会,探讨一下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渗透教学
对于以前的中学化学学习来说,普遍存在着知识零散,脱离生活实际,学生面对种种“性质、现象”,面对老师的演示及实验室里的实验,总感觉是那么遥远,自然味同嚼蜡。目前,国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正式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这种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活动。
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从目前来看,前一种形式比较普遍,但效果不见得好,后一种形式基础广泛,但提倡的不多,笔者认为,这两种形式本可以有机结合,且二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彼此促进。下面笔者就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实施体会,探讨一下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中,我不提倡预习(但重视复习),上课时,要求学生一支笔,一本笔记,不需要翻课本,以“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一下:
首先,由教师常识性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后,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有关葡萄糖的知识,介绍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如何根据它的分子式和已知的常识推测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引发同学们讨论、猜想,大胆假设,并提出验证方法。学生从与烷烃C6H14对比缺少两个氢原子得出结论:分子中有一个双键,可能是碳碳双键,也可能是碳氧双键,从氧元素角度来看,可能有羰基、羧基、醛基、醇羟基、酯基,如何设计实验来确定上述官能团的有无?因为羰基、羧基、醛基、酯基都含有一个双键,因此这些官能团最多只含一个。用PH试纸检测葡萄糖溶液不显酸性,确定无羧基;与新制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生成银镜,确定醛基的存在,常温下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之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确定多个醇羟基的存在。可要求学生试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然后公布正确的结构简式,对照说明。
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本内容及时复习,进一步整理探究思路,体现成功的愉悦,激发更大探究热情。
二、复习课教学:
在高三复习中,面对日益灵活、贴近生活的高考试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更应当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1.常见知识点的发散
对习题的一题多解,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同样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常规知识点总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最后指导归类,查漏补缺。我曾要求学生用多种不同方法区分一瓶蒸馏水和一瓶饱和食盐水。如要求用3-5种方法检验自然容易,但要求用10到20种方法检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学生首先提出了二十多种方法,把相同原理归为一类,同时剔除不可行的还剩接近20种。见下表:
操作方法
判断依据
1
口尝
咸的是食盐水
2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是食盐水
3
测导电性
能导电的是食盐水
4
在蒸发皿中蒸干
有固体出现的是食盐水
5
取相同体积测质量
质量大的是食盐水
6
把鲜菜浸入溶液中观察
打蔫的是食盐水
7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