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塑料之王—赛璐珞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2-20 17:13:01 |
|
|
当今五光十色的塑料制品在生产及人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一个多世纪前,却只有依赖天然塑料物质—毛发、蹄脚、角质物等为原料,生产各式各祥的梳篦、风挡、刷把、钮扣等传统工艺产品。显然塑料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其它化学化工产品一样。经历了一段自身发展的过程.
一、由“象牙问题”引发的研究
一个多世纪前,当利用骨头、蹄脚、龟甲等生产“天然塑料物质”制品被摒弃之时、象牙的需要量却不断增加.当时为了获取象牙,每年要杀死2万头以上的的大象,价值高达200万英磅。尽管每头象的长牙(獠牙)产量低而且法律不容许偷猎和交易。如今象牙雕刻在非洲和亚洲还是屡见不鲜,象牙从动物例如海象(Walrus)和河马(Hippotamus)的獠牙和其它部位的牙获得,但最坚硬、最企求的是从西非象所得到的象牙,因而西非象所受到的厄运最大而已经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但尽管如此,偷猎者每年继续杀死几千头大象,这并非是为了食肉,而是为了其身上那非常值钱的牙。出乎意外的是苏格兰传教士和研究者D.李温士敦(DavidLivingstone1813~1871)博士却认为大象的供给是消耗不完的。幸好英国的D.史毕尔(DanielSpill)和A.帕克斯(AlexanderParkes)及美国的J.W.海厄特(J.W.Hyatt)与I.S.海厄特(I.S.Hyatt)兄弟俩并未为上述见解所禁锢。他们试图通过研究发明代用的物质以解决这一“象牙问题”,因而导致假象牙—赛璐珞的出现。
二、最早的“天然塑料物质”
毛发、蹄脚、角质物、羽毛等纤维蛋白都是含有高硫量的聚合物。它们对于溶剂和化学品是不溶性的,相对说来不起化学作用。这些天然塑料物质浸入热水中而后冷却至室温可以成型。在钮扣生产中,牛蹄脚是常常易于获得的一种固体材料。18世纪时老的制造工艺为热压模技术所代替,它通过磨碎蹄脚用热压模制造钮扣,因为存在于跷脚中的天然胶适合作为模压扣的胶结剂。
1760年美国的罗伊斯(E.Noyes)用蹄脚制造装饰梳,当时美国的莱明斯特(Leominster)成为著名的“梳城”。在莱明斯特集中了一批制梳工厂,导致许多塑料制造器械的发展,经过不断改进迄今仍在使用。由于制梳工厂云集,英明斯特变成美国最早的塑料“首府”。
至于“梳城”,实际上我国江苏的常州市及该市所属武进县陈渡桥。其传统产品梳蓖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即已闻名,此外历史上西汉的杨雄《长杨赋》中曾有“头蓬不暇梳”,而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中也有“发短不胜蓖”的佳句。我国最早的梳蓖可能也是取材于竹木、蹄脚之类的天然塑料物质。常州的梳篦清朝时代在美国费城、德国莱比锡以及巴拿马等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素有“名蓖宫梳”美称解放后,随着新兴合成材料工业的涌现。梳篦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欧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所以世界上真正的“梳蓖城”应在中国。
三、纤维素硝酸酯—赛璐珞的合成
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与硝酸生成酯,称之纤维素硝酸酯,它是用硝酸硝化纤维素(多数情况下的棉花)制备的。
根据上列反应分子中氮所占比例是14.14%,工业生产的硝化纤维素含氮量总是比这一理论值低。这即是说,纤维素分子中不是所有的羟基都与硝酸酯比、而只有部分羟基与硝酸产生酯化反应.硝酸酯化程度较高的,含氮量12.6—13.4%硝化纤谁素(高硝比纤维素称为火棉(Guncotton),它易燃烧和爆炸。是无烟火药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生产硝基漆,含氮量10—11%硝化度较低的硝化纤维索称为火棉胶纤维素,其乙醇、乙醚溶液就是一般封瓶口用的火棉胶(或称珂罗玎ColIodin)。
1869年海厄特(J.W.Hyatt1837~1920)在寻求制台球的象牙代用品时,把硝比纤维、樟脑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压下共热使它于模型,然后在常压下硬化。他研制出第一个合成塑料是一种坚韧材料,具有很大的抗张强度,耐水,耐油、耐酸,能够低成本地生产各种颜色的产品,为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应于指出对发明象牙物质代用品这一历史做出贡献的人还有F.H.布剌康拉特(F.H.Braconnot1781~1855)以及T.J.皮乐茨(T.J.Pelouze1807~1867),1833年布刺康拉特率先硝化淀粉制成Xylodine(赛劳丁硝化淀粉),皮乐茨继而硝化纤维素制成Pyroxy[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微波的用途 下一个化学: 解无数据计算题四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