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案例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6 11:33:51 |
|
|
>
2C+O2点燃2CO(O2不充足)
[提出问题]
根据“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呢?
[评价总结]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总结提高]
上述碳的可燃性中,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这是碳本身具有的性质,是内因,而‘O2充足与O2不充足’是一个外在条件,是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
学生的回答
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的教育。
探究——碳的还原性
[提出问题]
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
讨论,猜想
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对猜想提出假设:
[小结]
1.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Cu+CO2↑
2.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Cu+CO
3.碳与氧化铜不反应。
从问题出发进行大胆地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思维探究
1.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评价总结]反应装置与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相同。
(2)检验产物(CO、CO2)
[评价总结]CO2——石灰水;CO——点燃。
实验装置如下(图一)
[思考、讨论、交流]
1.C与CuO均为固体,C在常温下稳定,此反应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所以应选择与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类似。
2.检验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可用点燃的方法,看火焰的颜色。
探究实验装置
[问]上图有不足之处吗?
(图二)
[思考、讨论、交流]
很多学生发现试管口应堵棉花,当看到老师提供的仪器时时会选择如图二的装置。
培养学生动脑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
(3)操作步骤:
让学生自己通过所学氧气制取的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评价总结并点播
①气密性检验
②装药
③如图连接固定
④打开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⑤实验结束——关闭止水夹,同时停止加热。
[思考、讨论、交流]
操作步骤:
①气密性检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无机化学部分辅导笔记 下一个化学: 心理学教授谈提高成绩的最佳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