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3-28 12:22:06 |
|
|
1、阅读法。
阅读法是指通过阅读化学教材或有关资料获得知识的方法。通过阅读,掌握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在辅导学生学习时,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课本新,教材没有重点标记,更没有眉批笔记。完成作业时,不看书,也不会看书。完成作业时,照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到于作业习题为什么这样做,就不知道了。
追究其原因是厌学,不想看书,也不会看书。所以,在课堂中,有目的地指定内容让学生阅读,逐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和问题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的侧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粗、细、精”地阅读教材。
所谓“粗读”,就是让学生浏览一遍,明了大意找出难点。此法适用于课前预习,目的是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
如学生粗读《空气》一节后,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意义,明确重点是空气的成分就可以了。
所谓“细读”,就是对课文逐字逐句地读,推敲关键的词语,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精读”是要对课文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化繁为简,化厚为薄,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必要时,把自然段或知识单元的概要写在教材的旁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内容进行记忆。教师提供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开始时,应尽可能详细具体,使学生能从书中直接找互问题的答案。如氧气的物理性质可从“色、味、态、密度、水溶性”等五个方面去了解其物理性质,让学生根据提纲逐项阅读。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给出的提纲则可以越来越简明。如《元素元素符号》一节,可提出:
①什么叫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是什么?
②元素符号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书写?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教师适时的加以辅导,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必要时也可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教师对重点问题略做启发和提示。现行课本编排得很好,突出学科特点,图文并茂,语言文字也写得很美,增加了许多阅读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可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方法和思路,直到弄懂为止。如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集中解答。讨论法,在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胆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增进师生情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重要概念、理论、结果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实验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最易引起学生兴趣。
据调查,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学生就高兴。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化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学生通过独立动手操作实验,亲自体会知识的真谛,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重视实验,做好实验。做实验不是为了好玩、图热闹、看稀奇。而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准备工作,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查实验现象,实验中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填好实验报告。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有关化学问题,并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
比如生活中的“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城市公交车所用的“CNG”标记的意义,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气体污染物和防治污染的措施。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指导学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听讲法。
课堂专心听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感知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讲课时,语言生动,比喻恰当,妙趣横生,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结合内容穿插一些化学史和化学上的奇闻[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高考复习全攻略:化学复习善用总结归纳法 下一个化学: 高二化学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