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5-25 13:53:47 |
|
|
SO4应该是少于20mol,而不可能是20mol。
(2)温度量变引起质变:乙醇和浓硫酸可以发生脱水反应,温度不同,脱水的方式也不同,以至生成的产物也不同。例如,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在140℃左右,那么每两个乙醇分子间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醚。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在170℃左右时,每个乙醇分子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烯。所以温度的量变引起质变的发生,使反应脱水的方式发生改变,生成不同的产物。既然我们知道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生成物的改变,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来控制条件,从而合成我们需要的物质。
(3)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证实了量变到质变: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到7,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从而引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呈现递变性。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增到8个时,元素的性质发生质变,同时引起电子层数增加的质变,开始新一周期元素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同主族元素原子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这种量的变化也引起一系列性质的变化。
恩格斯说:“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三、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教育
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绝对运动的。要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看不到摸不着的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构成的,而且运动是永恒的。教师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比喻以及科学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这一点。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分子、原子放大的照片,还可以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湿衣服的凉干、花的香味等等,还可以做演示实验。例如墨水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准备一只500mL的烧杯,装上三分之二的蒸馏水,然后滴加一滴蓝色墨水,观察墨水的扩散现象。学生会看到,墨水迅速的、无规律的扩散,最后使整个烧杯的水都变成蓝色。这样一个现象,就说明了分子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而且是不停的运动。此外,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溴的挥发等也是如此。
四、内因和外因的教育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比比皆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本身的性质就是内因,也就是通常我们化学上所说的物质的结构。影响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就是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即外因。例如,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时,主要研究了外因对反应的影响:双氧水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放出氧气,但只要我们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这是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化学反应进行。也研究了内因对反应的影响:铜在常温下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铁可以,这是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造成的。
五、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观点教育
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一点在有机化学中体现得尤为清楚。例如,苯和甲苯,甲苯可以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甲基取代后的产物。在甲苯分子中,甲基和苯环之间就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甲基的存在使得苯环上的甲基的邻对位的氢原子变得更加活泼了,表现为甲苯可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与硝酸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而苯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生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个硝基的硝基苯;另一方面,苯环也影响了甲基,使得甲基也变得更加活泼了,表现为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而苯却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同样,甲苯和苯酚也是这样,苯酚可以看作是甲苯分子中的甲基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在苯酚分子中,酚羟基和苯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酚羟基的存在使得苯环上位于酚羟基的邻对位的氢原子变得更加活泼了,表现为苯酚可以非常容易地与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而甲苯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只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个溴原子的溴苯;另一方面,苯环也影响了酚羟基,使得酚羟基也变得更加活泼了,表现为酚羟基中的氢原子能够在水中微弱地电离出来,苯酚水溶液呈极弱的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甲苯中甲基的氢原子却极难电离出来,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六、看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
科技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今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说明了科技的两面性——对人类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教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误区及对策 下一个化学: 如何加强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