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听课易懂做题难的成因分析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6-26 12:07:48 |
|
|
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上课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已独立思考,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三。
综上所述,"教"的三多三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
二、从"学"的方面分析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易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如此,需要学生自已下功夫去反复练习与体味,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1.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求甚解,不去深入地领悟所学知识,更不重视对探索过程、发现过程的反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在传统模式的培养下已习惯于老师"灌",只求知道最终结果和基本套路,这样的懂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题型变化或深化,他就感到束手无策。如在学习物质分类知识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1: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单质C不可能是化合物D不可能是纯净物
简析:本题只有学生真正理解物质的分类知识和同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该物质如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则它是纯净物,同时属于单质如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则它就属于混合物(即不是纯净物),但它不可能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必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应选C
再如有这样一道题:由C、H、O、Ca四种元素中的若干种元素最多可组成化合物:
A四种B五种C八种D一千万种以上
简析:这道题若按常规试图把这些元素可能组成的化合物写出来加以判断是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的,只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正确的就选D。
2.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善于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题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造成错误,有这样一道题:
例2:取一定量含有杂质的某金属R的样品,将其投入到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测得所得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7%。①计算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简析:本题涉及到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学生习惯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解题模式,结果是计算繁琐,小题大作,这种算多思少,不善巧解,表现出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其实,本题可通过观察利用化合式和元素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就很容易地解出来
3.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常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失败的教训在于放松对自已的要求,有这样一道题:
例3:3g木炭和5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物全部是COB、木炭过量,产物是CO
C、产物全部是CO2D、产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
简析:有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知道该题涉及到到木炭和氧气的反应,也知道随着两者的质量比不同,产物不一样。面临较为复杂的情况,有的学生会感有些为难,有的学生采取的态度或是不再去思考或是马上去问老师,其实如果他能知难而上,坚持再分析思考,是可以独立地解出这道题的。
综上所述,"学"的方面,知识、能力、意志是学生会不会做题的三个重要因素,知识理解不深、思维能力不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内在因素。"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做法 下一个化学: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建立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