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化学教法,激发化学兴趣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9-1 11:43:31 |
|
|
生一个兴奋的高峰。设扣的目的就是误导人,故意把人的思想引向歧途,制造出较大的心理反差。所以,设扣能够激发人的兴趣。
化学知识有很多地方可以设扣。就拿金属来说吧,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属是固体的,可是,偏偏汞是液体的;多数人认为,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于自然界的理由是金属比较活泼,然而,黄金偏偏是以单质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一般人认为,铁是坚硬的,掺进杂质会降低它的硬度,事实却恰恰相反,在铁里加入适量的碳,铁将更加坚硬。水银的物理性质,黄金的自然存在形式,铁的属性,都有超乎常理的情况。正因为它们超出人们的常规认识,才容易造成心理反差。也就是说,比较容易设扣。
设扣的前提是所教学的知识与人们的常规认识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所教学的化学知识与人们的常规认识是一致的话,那么设扣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老师的任务,就是设法拉大这个差异,在学生的心里造成更大的心理反差,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浓硫酸的脱水性”,可以先用食糖溶液、食盐溶液和其他与浓硫酸颜色差异不大的溶液,在纸上书写,让学生看到书写的结果是纸张完好无损,颜色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思维定势,误认为所有无色液体书写在纸上都是这样的。当学生已经产生这样想法后,再用浓硫酸书写,结果纸上的字不是无色的,而是黑色的。先用食盐水、蔗糖溶液书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误导学生,故意使他们产生用“无色溶液书写的字也是无色”的错觉,有意识地拉大学生的心理反差。正当学生为自己能够总结出使用液体写字的规律而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用浓硫酸写字是黑色的反常现象,这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心理落差,使之为此一振,情绪顿然高涨。如果没有前面使用食盐水和蔗糖水写字做铺垫,直接使用浓硫酸书写,那么在学生的心里就没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不会波澜起伏,也难以出现心理高峰。课也将平淡无味。
三、联系实际
化学课的教学不能够照本宣科,老是让学生观察实物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做实验归纳物质的化学性质。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界的强刺激引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比较大的心理反差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对化学认识的提高,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诱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是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不竭动力。
追求有效劳动是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是有用的。如果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是有用的,他就会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如果他不知道自己的劳动有什么用处,当然不会热情的去干这些事情。学习化学也一样,学生知道自己学习化学的用处,就会喜欢化学,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学习化学的意义,就不愿意为此而付出无为的劳动。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对化学不感兴趣。化学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会感到学习化学对自己有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会感到学习化学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用;联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学生会感到,学习化学对自己将来工作有用。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结合实际教学化学能够使学生获得胜利的荣誉感。化学充满整个世界,我们都生活、工作在化学的包围之中。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自己周围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以及物质生产的化学过程。我们的学生研究了自己周围的化学,并有所收获,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就比别人更透彻、更深刻,就而产生高人一筹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使他们对化学表现出比较高的兴趣。譬如,教学蛋白质的“盐析”属性。在做了蛋白质的盐析实验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若你误食了重金属盐,离医院又比较远,那么你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可以说,除了医生外,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让病人喝进去牛奶、豆浆等含蛋白质比较多的液体,更不明白这些液体里的蛋白质能够与重金属盐发生盐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的道理。而我们的学生知道这个理,他们就高人一筹,自豪感悠然而生。
另外,教师讲课语言幽默、风趣,姿势优美,能够与学生和睦相处,都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个化学: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