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不如用教材教。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级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精美的插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挖掘插图的潜在教学功能;充分应用插图的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积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彩图和插图的应用,为初学化学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平台,为教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不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教学功能,仅仅将教材插图当做图片欣赏,教材插图也就无多大意义了。
一、发挥插图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初接触化学,总是怀着一颗好奇心,想知道化学到底涉及那些内容,所以,化学教材一旦领到手,总是从头一直翻到尾,但往往先关注的就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因此,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牢牢抓住插图的教学功能,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翻开粤教版教材(后均指粤教版教材)的第一面,便是碳原子围成的足球烯结构图,第5页图1-7是DNA结构模型,看到这些插图就要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物质神奇结构的欲望;看到69页图3-3氧气的用途,就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氧气为何能炼钢、气焊气割,氧气起什么作用?再如看到31页图2-5、2-6就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城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的光是怎样产生的?灯泡内充上氮气起什么作用?看到教材70页图3-4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就要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原因;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中丰富、精美的插图、彩图,激发初学者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发挥插图的形象直观功能,促进学生认识理解抽象化学实验知识。
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微观方面的知识,作为初学者,很难相信其真实性,更难理解一些微观结构及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发挥插图的功能,充分利用插图的通俗性、直观性,促进学生认识理解抽象化学实验知识;例如,学生看到51页石墨中的碳原子图像的照片,操纵原子写成汉字“原子”的图片,对原子的真实性便深信不疑;通过教材44页图2-15氯化铵的生成过程,学生就能很轻松的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就能很快看出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这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还有氧化汞分解示意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使学生加深了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第四单元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中拟人化、幽默化插图的引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既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例如,上册第32页,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插图是这样的:空气说;我是混合物;而构成它的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说;单独存在时,我们都是纯净物,这样,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关系便会一目了然;第58页图2—32,在介绍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时,插图是这样的:钠原子说:我失去一个电子就稳定了!氯原子说:我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了,然后钠原子把一个电子送给了氯原子,接着,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挽手结合成了氯化钠。这幅插图既轻松的解释了氯化钠的形成原因,又形象地区分了原子与离子;在教师教学这些抽象的知识时,可以用拟人化、幽默化的语言讲解,或通过阅读学生也可以理解。
三、发挥插图直观化功能,指导学生实验教学;
学生初学化学,有很多实验技能都很欠缺,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但实验起来又感到很仓惶,不知如何做起,而插图可以清晰显示化学实验的操作、顺序、步骤等要点,因此,插图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学生就可以先根据插图练习气密性的检查,往试管里装入高锰酸钾药品,按装配图组装仪器等操作,而对于后面的操作(加热、收集、撤离导管及酒精灯等),老师再演示一下;这样,在插图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全可以实际操作,而不再是教师完全演示;再如,79页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只要根据插图指示,学生就能自行完成实验并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还有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展示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插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实验;过滤装置图也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这些实验插图,解放自己,锻炼学生,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能力。
四、发挥插图的功能,实现教学的三位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