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3-11 13:26:37 |
|
|
反之,如果教师惟我独尊,刻薄地要求学生,长此以往,将不能唤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
21世纪的今天,仍有一部分教师喜欢每天板着师道尊严的面孔,让学生畏惧。作为教师,当然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需要有威信,但这种尊严和威信不能仅靠职业的自然权威去维护和树立,而要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去赢得。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大度一些,宽厚一些,胸怀也应宽广一些。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接受乃至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即使当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也可以跟学生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去探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理解、心理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思维敏捷,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动手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快地掌握知识,这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要点。有一个公认的现象:在美国,面临学业成绩考试时,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留美学生的对手,但一进入实践领域,中国留学生就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弊端:课堂灌输理论知识多,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上课记条条,下课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以静坐、听记为主,极少活动。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较为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据资料介绍,在美国,学校提供用于教学中的各种工具、机器和原材料十分丰富。讲矿物知识,学生可先采石料,打磨加工成石珠项链;上艺术课,学生可以亲手制作陶瓷的、纸的、瓦的、石膏的、木头的、金属的等各种艺术品,充分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掌握艺术创作的技能技法。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这是中国教育的成功之处;但学生由于动手操作机会少,实践机会少,以致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是我们教育的一大缺陷。
俗话说“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也能促进“心灵”。在动手操作、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验证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课标”的三个“有利于”_化学论文 下一个化学: 新课程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