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三化学复习模式的构建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4-17 13:23:45 |
|
|
1、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1]而选修模块则是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和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征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基于这一课程设计思路,笔者认为高三化学复习应注重必修教学内容的落实,着眼选修教学内容的渗透。高三新课结束后,笔者认真制订了高三化学复习计划,确定了复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重在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加强纵横联系,注重知识应用。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了24个知识专题作为高三复习的重点。这24个知识专题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重要考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框架,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控制复习进度,把握知识要求的深广度,精讲精练,为学生参加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立足化学学科注意理科综合
在复习中,还应注意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3]新课程标准下的“3+X”考试命题,将更加侧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也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联系。理科综合命题中,化学应是物理与生物学科的纽带。前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化学与物理综合、化学与生物综合的试题,占了一定的比重。在复习中,应找准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例如:在讲化学计算题时,要重视数学方法(数轴的应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的想象及不等式的迁移等)的应用,从定量角度揭示化学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化学与物理结合方面: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物理、气体的体积与克拉贝龙方程、喷泉实验与大气压的关系、电化学与电学知识、反应热与Q=cmΔt的关系、光反应与E=hv的关系等都是很好的结合点。在化学与生物学科方面,有毒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有机物和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微量元素与人体的作用、糖类氧化释放能量与ADP、ATP的关系、水污染与“水华”、“赤潮”的关系等,都要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的知识来理解。找准这些结合点,在复习中选取有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或选编有关习题让学生练习,或举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师生教学互动
高三复习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陷进题海,疲于奔命。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4]从目前中学化学复习现状来看: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盲目训练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思维狭窄,学习效率偏低。考试中,遇到熟悉的题目,可能得心应手,但遇到新颖的题型,束手无策。即使考试中遇到做过的原题,也可能是似懂非懂,漏洞百出。例如,2003年高考试卷第33题(题略),是一道制取Fe(OH)2的实验题。这道题赋分最高(22分),对考生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这道题也是一道流行题,大都平常练过、讲过,但考试下来,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在复习阶段,不能过份地依赖复习资料,盲目地迷信模拟试题,而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精编精选精练,减轻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复习效率。笔者在复习电化学基础知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将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1)可观察到什么现象?(2)铁棒本身的质量有什么变化?(3)溶液的质量有什么变化?试题从基础知识入手,进行如下一系列变化:①如何改变实验方法,使Ⅰ、铁棒溶解,铜不在铁棒上析出;Ⅱ、铁棒上析出铜,而铁棒本身的质量基本不变;Ⅲ、铁棒上析出铜,而铁棒不溶解,且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②如将CuSO4溶液换成NaCl溶液,如何使铁棒上析出氢气,而铁棒本身的质量不变?③如再平行地插入一根碳棒,且不用CuSO4溶液,要使铁棒上析出氢气,且Ⅰ、同时使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Ⅱ、使电解质溶液的pH减小;Ⅲ、使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分别绘出装置图。利用这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立足课本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3+X”高考会更加注重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立意命题,更真实地模拟现实,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要注意结合课本知识内容,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一些有效的尝试。①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实施分层教学,坚持课外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②尽可能地利用化学实验、电教设备,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开放实验室,放映实验录像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等。③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翻阅课外资料,书写小论文。如在复习“燃料及能量变化”专题时,有的同学通过社会调查所撰写的《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④结合新教材知识,针对现代热点内容,组织专题讲座,拓宽知识背景。如结合近年来化学领域的新发明、新能源、新材料等“STS”内容,开设“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等专题讲座,向考生介绍“导电聚合物、足球烯、N5+、纳米材料、精细陶瓷、温室效应、水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危害”等知识,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上一个化学: 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下一个化学: 中国化学:将迎煤化工黄金十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