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的一篇论文中,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一个测验,用作判断计算机是否具备智能的标准。测试时,一位审问者与另一个人和一台机器谈话(通过电传形式,以避免视觉和声觉线索)。如果在5分钟内,审问者无法分辨出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那么这台计算机便被认为是具有人工智能。这个被称为图灵测试的简单游戏却为人工智能定义了一个高不可攀的标准。不过尽管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但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机器人变得更难理解
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更深的蓝)在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取得胜利,这是电脑首次战胜人脑,这次胜利标志着人类计算技术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大众对计算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我们人类会不会一步步被机器人所代替,并最终被机器人统治?
其实,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就开始把一些繁重重复的工作交给各式各样的机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机器参与到劳动中来,我们才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更优质的商品。人退机进,这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人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机器虽然是人类设计的,但它会乖乖听人类的话吗?现实也许并不是这样。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