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便可以自我修复,继续工作。
外形像智能玩具
这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机器人不太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倒是与幼儿园的玩具更加相似。它由4个智能模块制成,不会走路,也没有说话能力,它们的行动仍取决于人类的帮助。但发明者表示,这种机器人为科学家研制出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提供了有形证据,从而满足了制造可以在极其恶劣或对人类而言十分遥远的环境中生存的机器人的重要概念条件。用几个模块组成的机器人呈长条形,能在不同的“关节”部位以任意角度扭转,非常像多年前流行的智力玩具“魔棍”。在自我复制时,长条形的机器人会扭转“身体”,低下“头”来,用“头部”模块表面的电磁铁吸住一个新的模块放在一边,此后再吸住一个模块堆在第一个模块上面。
在复制的最后阶段,尚未完工的“副本”机器人也会配合行动,低下“身体”让“施工”的机器人把最后的模块堆在自己身上,使两者的高度达到一致。这样,“施工者”就组装成了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副本”。由4个模块组成的机器人,完成自我复制只需要2.5分钟。
自我变形执行不同任务
它通过同桌面相接触而获得动力,通过脸部来完成数据的转换。由于它能自己组成不同的形状,能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倒塌的楼房中执行任务时,它能变成蛇,再变成圆屋顶,以保护里面的人。
机器人的4个模块都是边长10厘米的立方体,每侧都有弯曲裂口,这使得它们能够穿过120度的弧形体。模块每侧都有电磁体,这样,它们就可以选择互相如何连接和分离。
这种模块机器人在经过自我调整后可以变成塔形、直角和正方形等形状。每个模块上都有一个微型电脑芯片,电脑芯片编入了指示机器人工作指令的程序。
利普森说:“人们对高性能机器人的兴趣越来越大,希望机器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能自我修复。如果你把一个机器人送到火星上去,有些部件发生故障,你肯定希望修复它,你肯定不希望因为一点点小故障就放弃了你的探索任务。”另外,自我复制和修复技术还可能用在那些被派到危险环境的机器人身上,比如战区或遭到破坏的核反应堆等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
与自然生物体复制仍有距离
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机器人在科幻小说中虽说相当普遍,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制造出这种机器人极其困难,这在技术和软件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截至目前,只有两种具有复制功能的机器公诸于众,但它们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远不及成功的生物有机体。
自我修复机器的定义一般是指一种具有自我创造能力的机器,“再造”的机器接着能够造出另一与它们相似的机器。繁殖是生物界的前提条件,同时,随着未来几代生物体的基因变化,它还应具备适应能力。
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主要研究人员利普森表示,这个机器人尽管有它的局限性,但它是“机器自我复制是可能的,自我复制并不局限于活的有机体”这一概念的有力证据。这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和其他一些对自我修复系统感兴趣的单位联合资助。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