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报沈阳4月10日讯(通讯员隋铁亮 记者毕伟)中国人也有可能直接操作原子了——这不是梦想,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并于近日通过了由国家“863”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的验收。
据介绍,纳米微操作是纳米技术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在纳米尺度上按人的意愿对纳米材料实现移动、整形、刻画以及装配等工作。纳米微操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科学家能够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开展微操作研究。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就是将AFM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纳米材料的操作。
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记者通过计算机屏幕看到,在一块硅基片上,操作人员操纵机器人在1μm×2 μm的区域上清晰地刻出 “SIA”三个英文字母,这是沈阳自动化所的缩写;另一个演示显示,在一个5μm×5μm的硅基片上,操作者将一个4μm 长、100 nm粗细的碳纳米管准确地移动到一个刻好的沟槽里。
研究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