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图片还清晰,连山上的细小裂纹都一清二楚……
多套地质监测“机器人”一次次地保证他们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劈山排险、所向披糜———
开山劈路有了“侦察员”。部队向墩秀公路掘进,前面引路的就是“机器人”。在最危险的“老虎嘴”路段,部队刚展开作业,“机器人”就发现头上有一块10米高、9.7米宽的巨石要滑落,工程部队立即组织人员排险。部队规定,“侦察员”不发出信号,部队坚决不盲动。
科学决策有了“数据员”。过去修路挖渠都是靠经验判断工程量、强度和工期,数据出入较大,人装配备不准。“机器人”通过环幕照片和局部云图,能够及时准确地勘测出损毁道路和桥梁的地质情况,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过去3个工程师要干一周才能画出的平面图,现在一天就能完成。
防危避险的“安全员”。6月9日,工程部队在海拔上百米的老鹰山堰塞湖挖渠排险,正好遇到一次余震。“机器人”发现一侧山体半小时之内动了9厘米,而且速度不断加快!在场的工程设计所地质博士肖丛苗大声喊“撤”,160多人迅速离开现场。不到10分钟,山体滑坡400多立方米,官兵有惊无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