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从1923年第一座天文馆出现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以来,世界各地已经建成了大约3000座以上天文馆,每年的参观人数在9千万以上。毫无疑问,天文馆是形象化地向人们传授天文知识、使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的科学文化设施。天文馆的三个发展阶段 数字化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文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自然也不例外。70多年以来,天文馆经历了以天象仪为主、模拟人造星空的天象厅,天象仪加球幕电影配合特技效果的多媒体太空剧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化圆顶和交互式节目表演的引入,天文馆正向更随心所欲地模拟虚拟现实的数字化剧场的第三发展阶段迈进。数字剧场的诞生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丹佛市科学中心的工程师就提出,用4个投影器组成全天域的投影画面,但是,当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投影器分辨率等技术还很落后,因此,在天文馆这个独特的圆顶剧场里,还没有成功地拼接全天域画面的视频投影设备。此时,天象仪与球幕电影结合的倾斜式太空剧场模式,正在大行其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数字化的升温,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以及日本等纷纷推出了用于圆顶剧场的数字投影设备。数字剧场的技术特点 在360度的球幕剧场中,StarRider可以使观众置身于一个虚拟的环境,沉浸在栩栩如生的三维彩色图像和令人震撼的高保真音响效果里,加上它特有的观众参与功能,这种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StarRid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