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抚仙湖下有点啥 机器人下水看究竟
  • 潜载遥控潜水器应用于美国海军装备
  • 我国潜水器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中国机器人迈向二十一世纪
  • 太阳帆:光子动力飞船(图文)
  • 2017的太空大战
  • 热气球星际探险
  • 复制人类胚胎是福是祸?
  • 深潜器:水下实验室
  • 深潜打捞器鱼鹰一号技术参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前沿科技 >>未来科技

    最新发现空前挑战现有宇宙形成学说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随之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摄氏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摄氏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的气态物质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到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密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密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绝对温度值)。 1 2 3  下一页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