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去年10月18日,波音公司和美国空军首次正式公布了一直处于绝密状态的“捕食鸟”原型机,但透露出的信息相当有限。他们说从1996年到1999年,该原型机已试飞了38次,但没有说明试飞地点在哪里;他们公布了几位试飞员的姓名,却只字未提它的设计者是谁;他们提供了飞机的最高速度(480千米/小时)和飞行高度(6000米)等数据,但在解释其用途时只说它被用来测试“肉眼难以看见的特殊技术”—我想,这指的其实就是“视觉隐身”。 这就是美国“绝密计划”初次亮相的典型方式:只许看,不许摸;告诉你一点点,但远远不够多。由于“捕食鸟”上采用的很多独特技术尚属机密,所以它在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部”(Phantom Works,也称“幽灵工厂”)里的公开展示也终究是有所保留的,它的建造者被告知他们有义务守口如瓶。 美国军方秘密研发的飞机大多用于评估某项可能带来巨大军事回报的高风险技术,它们通常在美国空军设在内华达州的秘密飞行测试中心“51区”进行飞行测试,“捕食鸟”应该也不例外。它只有普通战斗机的一半大小,顶置发动机进气口和形状怪异的机翼都非常与众不同。该原型机是“第二代隐身技术”的试验机,它本身永远不会投入批量生产。 1992年,“捕食鸟”计划由麦道公司发起,但6年后该公司被波音公司并购。上世纪80年代,麦道公司的作战飞机部门在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思罗普公司的竞争中失利,就是因为其隐身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