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困扰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瓶颈,得到国际空气动力学界高度赞誉。年前,该群体被总部表彰为首届“军队创新群体”。
复杂流动机理是世界流体力学领域的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指导下,该群体经过长达数年探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进行复杂流动机理分析的三大理论,为计算空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针对飞行器设计中难以判定的分离流动与旋涡运动难题,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对各类现象逐一分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判定三维定常流动分离的数学条件,对学术界长达20多年的争论作出了结论性回答,得到国际空气动力学界的高度赞誉;群体独创的“复杂流场流动拓扑分析理论”,首次指出横向流动规律与纵向流动的关系,被国内外多篇文献引用,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某高超声速软件平台研制过程中,他们改变以往软件开发分散单一的模式,瞄准建设数值风洞长远目标,科学分工,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功能完善的高超声速软件平台,并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水平。随后,他们以此平台为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模拟技术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值风洞建设的诸多关键难题,初步建成我国第一座高超声速数值风洞。
该群体把个人聪明才智汇成倍增的集体智慧。在某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中,群体成员既讲分工更讲协作,共同计算了80余组近1500个状态的复杂干扰流场,圆满解决了壳片分离的网格生成难题,确保了试验一次成功。
该群体把创新成果应用于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帮助解决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杀手锏”武器研制中的技术难题。
近年,他们以我国第一个高超声速数值风洞为平台,运用自主研发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流态演化数值分析等四类应用软件,成功预测了高空状态下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平衡攻角,确定了某新型飞行器布局设计方案,解决了长征2E捆绑火箭气动特性分析问题,实现了科技成果向工程应用能力的转化。
在某重点型号试验任务中,为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任务,群体成员不分昼夜连续占用3000多个机时,生成了100多套网格,模拟了1800多种流动状态,为其气动特性分析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为该项试验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组建30年,该群体累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重大武器型号及国家级研究任务100多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光华科技基金奖各2项,周培源力学基金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并成为我国流体力学领域第一个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创新群体。 ..
..
.
.
.
.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