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领正压冲固平台技术课题圆满完成通过验收
  • 松下电工推出高容量、低导通电阻的半导体继电器
  • 我国首家建筑遮阳新材料研发中心通过验收
  • 日本发现控制黑色素输送的新方法
  • 美国正在研发快速检测病原体试纸
  • 科学家发明新型滤除水中盐份的薄膜材料
  • 提前25秒发出即时预报 罗推出新型地震预警系统
  • Speecys推出可翩翩起舞传送信息的机器人(图
  • MPEG-2编解码时间能够缩短至8ms的技术理由(图)
  • 科学家模仿蕨类植物制成微型发动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前沿科技 >>前沿信息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著成果<%=id%>

    阶段,同时还有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课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 (12)重组人新型肿瘤坏死因子。由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对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定点突变而获得的一个高效、低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于2004年3月17日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该产品具有抗瘤谱广、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应用安全的特点,对恶性胸水的有效率为58.00%,对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率分别为21.80%、12.00%、8.20%和8.10%,合用化疗药物的疗效更为明显。目前,常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了一条年产300万支产品的生产线生产,批量生产后,将为我国数百万中、晚期肿瘤病人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13)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3抗癌新药。由北京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古巴合作开发的I类癌症治疗新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商品名:泰欣生)于2005年4月11日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这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癌症靶向治疗和人源化抗体药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泰欣生”是一种靶向抗癌药物,具有治疗特异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和副反应小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癌症的*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泰欣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完全缓解率比单纯放疗的患者提高30%以上。
    .. (14)肝癌单抗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应用。由中国人民*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利卡汀),于2005年4月20日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这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该药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引导碘[131I]发射高能β粒子杀伤癌细胞。临床试验表明该药物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其临床缓解率为8.22%,临床有效率为27.40%,临床控制率为86.30%,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
    .. (1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与开发。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为:特比澳)于2005年5月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rhTPO是国际上最被看好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之一。目前,美国Genentech公司和Amgen公司的研制工作尚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结果表明,rhTPO能够减轻化疗后血小板明显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和急性白血病缓解后患者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加速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减少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数量。
    .. (16)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由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抗癌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于2005年9月12日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类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向肿瘤供养的新生血管的生成来抑制肿瘤。临床研究结束后,经独立专家评价委员会对临床研究统计数据揭盲、评价,确认该药疗效确切,且具有治疗靶向明确、无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II期单药多中心临床研究和III期联合化疗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17)治疗恶性肿瘤的H101基因工程腺病毒。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于2005年11月4日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抗肿瘤溶瘤病毒新药。该药是一种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最后摧毁肿瘤细胞的工程化腺病毒,它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微乎其微。该产品联合化疗治疗头颈部肿瘤,有效率为78.8%;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39.6%,两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组有效率为86.5%,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59.4%,两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
    .
    .
    中国科技资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