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环境科学—两三片细菌能使污水清澈透明
  • 环境科学—西部生态建设凸现新问题 造林与水资源对立成焦点
  • 环境科学—宇宙射线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 环境科学—用农业废料生产生物降解塑料
  • 环境科学—人造卫星可识别大气人为污染物
  • 环境科学—让大自然自己修复创伤
  • 环境科学—深深海底是归宿
  • 环境科学—一分为二的南极臭氧洞
  • 环境科学—法国人的生态住宅标准
  • 环境科学—物质有害无害不能一概而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前沿科技 >>前沿信息

    环境科学—沙尘可以人为控制

    植结构,采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物作留茬的方式,大力推行免耕法及改革农具,前苏联60年代以兴修水利、建设农田防护林网为办法,并为世界提供了农业措施和林业措施两种不同的防止沙尘暴技术模式。1978年联合国第一次沙漠化大会以后,国际社会为抑制全球沙漠化的蔓延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的情况与国际大体相似,“全球沙漠化”的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根据这一形势,中央提出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工程的重大决策,以尽快确定旱作农业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从整体看,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主要是由灌溉水资源不足,撂荒或自然植被死亡引起的,因此,西北干旱区主要采取了开发水源、高效节水的方法,从西南调水、扩大人工绿洲,从而做到了“人进沙退”。另外,改变广种薄收的落后农耕方式,种好基本田,安排人们在种草种树的同时,选择条件好(有水源和背风)的地方搞自给农业;实施冬春覆盖政策,在新疆和甘肃西部敦煌、安西地区推行棉花留茬过冬制度;改革耕作方式和农机具,摈弃扣翻的旧式犁具,改为只松下层土壤、不扣翻的犁具,发展高科技农业,采取地膜覆盖,发展阳光大棚、温室等也是西部地区推行防止沙尘暴的方法。

      金新说,传统的治理沙尘暴、扬尘天气的技术毕竟有限,需要几代人或几十代人的努力,而且我国还很穷,西部更穷,存在治理与脱贫的矛盾,思想意识(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上的矛盾,以及一面治理一面破坏的矛盾,致使投入和收效相距很大,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此,人为干预与我国目前治理沙尘暴、扬尘天气的传统方法并用,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势在必行。况且沙漠颗粒的运动是通过风流附着地面移动,而尘粒运动是通过风流在高空移动。因此,传统的治沙方法以治理沙漠的移动有着一定作用,而沙尘暴中的尘粒运动则只能望尘莫及了。

      为此,金新提出建立城市高点雾化沙尘暴、扬尘天气防御体系。

      他介绍说,高点雾化沙尘暴、扬尘天气是利用物理原理,科学地运用高空雾化方法,人为干预沙尘暴、扬尘天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促使可吸入颗粒物加重在空气运动中相互碰撞粘结体积加大而沉降。

      根据沙尘暴、扬尘天气的形成规模、高度(沙尘高度一般为1000米~2500米)及输送路径,科学地分区域、分层次、分来向设立防线,即远程、中程、近程和城区防预体系。各防预体系中配置塔柱球形排管高压喷雾设备,每个塔柱间距100米,塔高50米,形成长5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点雾墙,可起到良好阻拦风带,沉降可吸入颗粒物的防御效果。每个防御系既能单兵作战,也可以全面联动,从而形成以重要城市为控制中心,利用卫星云图、雷达监测、天气预报、单站预报等现代预警手段及现代中央控制系统,统一管理,系统实施,分程雾化压制拦截,分段干预降粒,分层消除化解,使沙尘暴、扬尘天气得到最佳防御效果,达到部分地区沙尘暴、扬尘天气的消灭,及全面控制沙尘暴、扬尘天气的目的。

      金新最后说,使用城市高点雾化沙尘暴、扬尘天气防御体系有很好的节水效果。范例显示,在高点近50公里安装双排塔柱雾化系统,年喷雾40~45天,仅用水360万立方米,在防沙尘、扬尘天气的同时,可迅速绿化3万亩以上的山地,与喷灌相比节水90%以上。据风动试验证明,沙尘运动是沿山坡滚过山脊向前运动,根据风向及水雾能迅速降解沙尘的特点,在城市周边科学地铺设管网、选择高点在山脊设置雾化屏障,阻拦风速和沉降可吸入颗粒物,是科学的和可行的。加上本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