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农业保护仍然是目前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各国对开放农产品市场、减少农业补贴持谨慎态度。因此,选择应对世界贸易组织的长期战略,并非不考虑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础上,给予我国农业必要的支持,也不意味着减少对农业的补贴。相反,任何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竞争力的提升,均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显然,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世界贸易组织应对战略,给农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贴,始终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战略措施。而期望对农业实行全面保护,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
我们认为,入世后的我国农业,既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充满严峻挑战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只能是积极应对,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这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应对世界贸易组织的长期战略,我国农业的选择是棗?/FONT>
参与国际化,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
“农业竞争性发展战略”,指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农业竞争性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旨在促进传统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实现从自给自足型农业向市场竞争型农业转变,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要作如下战略调整: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分工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我国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粮食、油菜籽、棉花等不具优势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要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在保证安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进口;对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和农产品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高价值产品,要提高质量,培育名牌农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
二是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农业布局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农产品出口;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和无公害农产品;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
三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是实施农业竞争性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必须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发展适用加工需要的专用农产品,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疫病较多、农药化肥残留较高等问题。
四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应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