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张曙光与同事合作,利用微小的蛋白质片段设计出一种新型三维“脚手架”,干细胞能够在这种“脚手架”上生长、繁殖并分化成脑细胞,而且这种“脚手架”比现有的任何细胞培养系更接近生物活体本身。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2006年12月27日出版的在线免费阅读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一》(PLoS One)上。
张曙光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副主任。据PLoS在线新闻报道,张曙光说:“这种特别设计的支架结构之所以特别有趣,是因为细胞存活得更长、分裂得更好,而不需增加额外的可溶性生长因子。这就意味着细胞外的微环境可能在细胞存活和实现功能方面起到比以前大得多的作用。” 这项研究工作由奥林巴斯公司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共同资助。
1877年,德国科学家朱利叶斯·理查德·皮特利发明了用于实验室培养细菌等的有盖小玻璃盆——皮氏培养皿,它一直是生物医学家们的经典武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学家们日益感到皮氏培养皿的局限性,因为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培养细胞,细胞的新陈代谢、基因表达和生长模式都被扭曲了,但他们只能选择玻璃器皿或取自小鼠肿瘤的凝胶蛋白质混合物——基底膜胶(Matrigel)。尽管基底膜胶与复杂的细胞外环境比较相似,但它还含有一些生长因子和未知蛋白质,限制了其在精确环境下的实验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