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曾经号称“神国”,是所谓“诸神保护的国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对自己的臣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忠君报国”、“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这样一个“神国”,要转变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可真不容易。
事情还得从19世纪后半期说起。那时候,天皇已经没有了实权,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上和经济上都要受幕府将军的支配。幕府,原来是指将军带兵出征时处理军务的营幕,后来,将军掌握了大权,幕府就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自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以后,幕府将军的职位一直由德川家族世代相传。将军下面有200多个藩侯国,由大名(藩主)统治。大名下面还有武士和下级武士。到了19世纪后半期,因为那时日本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商业有很大发展,在一些地方,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益兴起,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以幕府将军为首的一方主张守旧,反对改革。以长州、萨摩两藩的大名为首的另一方主张改革,反对幕府的封建统洽。城市的人民也不断掀起暴动,反对封建统治者。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就借口长州藩有罪,两次派兵征讨,结果都失败了。德川家茂也连气带病,死了。改革派趁此机会,一方面扩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联系,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德川将军赶下台。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当时日本的国都)天皇宫中的一间书房里,改革派首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把几个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大久保利通说:“现在,德川家茂已死,刚继任的德川庆喜没什么威信,而天皇却站在我们这一边,形势很有利。”
西乡隆盛接着说:“我们要趁机打垮德川幕府,何不让天皇下令讨伐他呢?
“对!”众人齐声说。
“不过,那得先让天皇免了长州藩的‘罪’,因为当初幕府是用天皇的名义去讨伐他的。”
几个人商量好了,就去向天皇睦仁报告。睦仁天皇这年虽然才14岁,但是很有雄心。他同意了这个报告,果然下了两份密诏,赦免了长州藩的“罪”,下令讨伐德川幕府。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诏,欣喜若狂,赶紧打开来细细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不讨此贼,何以上谢先帝之神,下报万民之深仇!”
大家高兴地叫起来:“天皇英明!天皇万岁!”又低声议论着:“这一回,我们准能成功,看德川庆喜往哪儿跑!”
正在这时候,忽然有一个人气急败坏地跑进来说:“诸位且慢高兴,听说德州庆喜已经见过天皇,主动请求辞去将军的职位。他说要‘奉还大政’,把政权交还给天皇呢!”
原来,德川庆喜感到形势对自己不利,又无法应付,就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辞职,免得被改革派彻底打垮。
这条缓兵之计果然发生了作用。改革派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部分人主张按原计划进行征讨,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幕府“奉还大政”,目的已经达到,不必再打仗了。结果,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天皇批准了德川庆喜的辞职请求,但随后又下诏由德州庆喜暂时管理政务。这样,把持政权200多年的德川幕府虽然宣告结束了,可是德川家族仍然掌握着*上的大部分权力。
改革派要夺权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当然很不甘心。他们在京都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废止幕府制,由天皇命令德川庆喜辞去一切职务,将全部幕府领地交还朝廷。根据会议的决定,第二天,长州藩的先遣军开进了京都把守宫门,后续部队也陆续开到。第二年(1868年)年初,睦仁天皇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中央政府,改年号为明治。明治天皇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主管政事。
这一回把德川庆喜激怒了。他退居到大阪,准备反击。他对忠于自己的官员们说:“他们这么干,真是逼人太甚,我决不退让!”支持他的官员们也气得大叫;“不能犹豫了,非跟他们拚到底不可!”德川庆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立即向朝廷发出“讨萨表”。第二天,幕府军舰在海上炮轰萨摩藩船只,战争宣告开始。在陆上,有1.5万人的幕府军向京都进攻。
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政府军队大约有5000人,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迎击幕府军。双方展开了大厮杀。幕府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兵们不愿打仗,一上战场,便成群地溃逃。政府军却斗志旺盛,越战越勇。同时,改革派的领袖还提出“减免租税”、“四民平等”等口号,把农民和商人都争取到自己一边,周围各地都表示支持天皇。最后,幕府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德川庆喜不得不退守江户(幕府所在地)。他看到自己的军队已经瓦解,江户居民又不拥护自己,再战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决定妥协。这年4月,他表示谢罪隐退,不再过问政事。政府军也答应不杀他。随后,政府军开进了江户(后改名为东京并成为日本首都)。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