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徉在巴黎这个连空气中都能嗅得出艺术气息的城市里,美术观、博物馆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站。想要读懂巴黎,读懂法国的社会,我们很需要一些艺术和历史的知识。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这篇法国绘画三百年的历史掠影…… 大世纪( 1625 ~ 1700 ) 法国人称十七世纪为‘大世纪',因为此时期的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统治下,握有凌驾欧洲诸国的*主导权,而在艺术文化上,光耀史册的历史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建构起延续至今的法国文化基础。 十七世纪初期的法国绘画依然受义大利和北方法兰德斯的影响。直到乌伟为巴黎艺术界注入活力,创造出有别于义大利的法国巴洛克样式,而普桑的崛起,将法国绘画导入克服此一巴洛克样式,建立了其他欧洲国家前所未见的严谨理性、静谧细腻的古典主义样式,开启了法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乔治· 德 ·拉突尔《圣彼得之否认》约 1631/36 油画 162 x 105 公分 南特美术馆 在这幅画里,主要的光源来自桌上的蜡烛,卫兵的盔甲、流汗的脸上都反射出明亮的烛光。蜡烛本身被挡住了,黝黑的背景暗示当时的黑暗。就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的那个夜晚,圣彼得向左边的少女表示他不认识主。卫兵们聚精凝神地玩掷骰子游戏,只有站在最右边的卫兵抬起头满腹狐疑地看着圣徒。拉突尔在这里使用了暖棕色,和他最喜爱的红褐色。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衬托下突显了出来,虽显宁静,隐隐约约却透露着不安。 普桑《获救的小皮瑞斯》油画 116 x 160 公分罗浮宫绘画部 普桑是十七世纪法国巴洛克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以罗马为第二故乡,并且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深感兴趣。在这幅画里,他藉由背景中对古代雕像的描绘来传达对往昔风光的幻想。画面上出现众多人物变化,包括人物的大动作,人物的恐怖、惊愕,或是绝望、期待、喜悦、感恩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充分表现出巴洛克的激烈性和华丽感。 享受愉悦生活的时代( 1700 ~ 1789 ) 十八世纪法国美术的世界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曾被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理想开始动摇,画家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现实的人类和自然上;感情世界取代了学院的理性精神。 从华铎充满哀愁的‘雅宴',至弗拉格纳敏感的感性世界,十八世纪对人性感情的表现极为洗练,夏丹、布榭虽为学院画家,却能从严格的宫廷绘画体制中获得相当自由的发挥空间。 此时,皇室和贵族成为艺术的主要赞助者,十八世纪法国绘画的华丽风格,交织成为凡尔赛艺术的荣光。 安端·华铎《冒险家》 铜板上油画 18 x 25 公分 特鲁瓦艺术历史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女人几乎站在画面的中央,一只手插在腰上,另一只手靠在拐杖上,气势不凡。左边有一位音乐家坐在一位妇人身旁,另一边站着一位丑角。这幅画虽小,却成功地表现出华铎绘画构图准确、色彩鲜明、笔触有力,以及空气在背景中游动的特色。‘魔术师'一画与这幅画相对称,人物构图相同,但位置的方向恰好相反:主要人物站在场景中央,另有三位人物或坐或站在以公园为背景处。 夏荷丹《餐前感恩》 约 1740 油画 49 x 41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这幅画可说是夏荷丹最著名的油画。画中那年幼的女孩,在饭前祈祷时犹豫不决,双手虽紧握在胸前,但却不知所措地抬头望着她的母亲。另一位较年长的女孩,也以同样的表情注视着妹妹。夏荷丹把背景处理成柔和的暗色调,让人物穿上以浅色调为主的服装,使人物和桌布突显出来,并且采用厚涂和晕涂的技法,使画面显得厚实、粗糙,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质地。 效法古风——英雄时代( 1780 ~ 1815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制的兴起,深深地冲激了法国当时的绘画,开启近代绘画的先声。 十八世纪中叶到末叶,由于庞贝古城的发掘,欧洲知识份子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兴趣骤增,艺术家试图回归古代去寻找灵感,偶而以更强烈的方式反抗所有巴洛克风格的创作;这种古代品味从十八世纪后半到十九世纪初,产生了以大卫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追求理想美的典范,更以提供大众美德教育为己任。 查克-路易·大卫《贝利瑟》 油画 101 x 115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在这幅画中,大卫描绘一位女子施舍食物给贝利瑟的情景。贝利瑟原本是拜占庭国王的沙场战将,后来因为参与叛变而被捕入狱,甚至还被弄瞎了眼。画左的士兵因为意外地遇见昔日的长官而显露出惊讶的表情。在画面中,大卫利用古代建筑为背景,将观众的视线导向画面的中央,并且清楚地刻划出人物的轮廓线条、笼罩画面的静谧光线,以及凝重的色彩表现。无论是背景的建筑、人物衣裳,或是左方士兵的盔甲和兵器等,到处可见当时考古学风尚。参考:http://www.cxdart.com/xieshihuihuayanjiu/xshhyj-faguohuihualieying-1.htm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