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一种由双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最早发现线粒体的是R.A.科里凯尔(Klliker)(1857),C.贝达(Benda)于1897年命名为线粒体。线粒体用詹那绿稀溶液活体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看到。线粒体一般呈圆形、近圆形、棒状或线状,大小约0.3~0.8微米×0.4~3微米。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分布与供能活动有关,消耗能量较多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多,细胞内需能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植物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比动物细胞少,因线粒体的某些功能已被叶绿体取代。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由两层单位膜围成。外膜厚约6毫微米,蛋白质与脂类含量比约为1∶1,膜的通透性很高。内膜厚约6~8毫微米,蛋白质与脂类含量比约为4∶1,膜的通透性很低。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内膜和嵴的内表面上有许多有柄基粒。外膜上含有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系统,而内膜含有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酶系。内外膜之间有宽约8.5毫微米的膜间腔,与嵴内腔构成一个连续空间,其中充满液体,含有腺苷酸激酶和核苷二磷酸激酶。内膜包围的线粒体内腔中充满基质,内有小的核糖体、磷酸钙沉淀颗粒,少量的环状DNA和RNA,以及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酶系等。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在内膜上完成。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