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低密度脂蛋白
  • 极低密度脂蛋白
  • 蛋白质
  • 脂肪的代谢
  • 物质代谢
  • 含硫甙(Thioglycosides)
  • 蛋白质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乳糜微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

    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LPL、肝脂酶(hepatictriglyceridelipase,HTGL)及胰脂酶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推测三者可能起源于同一个基因家族,有共同的作用机制。  LPL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8p22,长约35kb,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LPL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主要分布在LPL基因内含子和侧翼序列中,其中内含子6中PVUⅡ多态位点和内含子8中HindⅢ多态位点与高脂血症有关,并为高脂血症的家系连锁分析提供了遗传标记。  LPL在实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新合成的LPL留在核周围内质网,属于无活性酶,由mRNA翻译合成的无活性LPL,称为酶前体,再经糖基化后,才转化成活性LPL。从细胞中如何分泌,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其一是细胞合成LPL后直接分泌,不贮存于细胞内,即称为基本型分泌;其二是调节型分泌,某些细胞新合成的LPL贮存在分泌管内,一旦细胞受到一个合适的促分泌刺激,LPL即分泌,此时分泌往往大于合成。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型分泌,只有少部分细胞兼有两种分泌形式。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heparinsulphateproteoglycans,HSPG)使酶保持一种无活力的浓缩状态,然后通过一个尚未阐明的机制由肝素促使分泌,即肝素后刺激血浆中得到活化的LPL,分布在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主要是分解CM和VLDL的甘油三酯,并结合和附着在这些脂蛋白残粒中,可能作为肝摄取这些颗粒的信号。  LPL生理功能,目前认为是分解脂蛋白核成分的甘油三酯,也分解磷脂如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并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磷脂及载脂蛋白,其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为组织提供能量,或再酯化为TG,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另外,LPL还具有增加CM残粒结合到LPL受体上的能力,促进CM残粒摄取。  测定血浆LPL活性时,一定要静脉注射肝素,因为LPL对肝素亲和性很高。静脉注射肝素,使LPL从内皮细胞表面释放入血,这是测定血中LPL活性的一种必备操作。通常按每公斤体重10单位的量静脉注射,10分钟后采静脉血得到血浆再测LPL活性。一般静脉注射肝素后血浆总脂酶活性的1/3为LPL,剩余的几乎都是肝脂酶(HTGL)。目前还可用高浓度盐酸或鱼精蛋白选择性抑制LPL活性的方法测定其活性。最近报道,还可用LPL或HTGT抗体进行活性检测。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