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能量流(energy flow)
  •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
  • 群落交错区(ecotone)
  • 生物量(biomass)
  • 生态学(ecology)
  •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ecosystem stability)
  • 生态系统(ecosystem)
  •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 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群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一个种群如能分割为彼此不相同的小群,则自然选择就可能在各小群之间发生,这样的选择称为群体选择。例如,许多鸟类有领域性行为,对入侵其领域的同种其他个体发起攻击,从而使种群分为不同社群等级的小群,这样有利于把种群密度调节到最适水平。领域性行为在进化过程中是通过群体选择而发展起来的。如小群由亲缘个体组成,则出现亲缘选择。亲缘选择多与利他行为有关。达尔文所指的自然选择通常指个体选择。个体选择论者认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基因都是自私的,因此没有亲缘和群体选择的可能。其后,哈密顿(W.Hamilton)等提出广义适合度概念。广义适合度是指包括个体的适合度及其有亲缘关系个体的适合度,又称总适合度,他并把利他主义和自私基因结合起来,即基因总是自私的,但由自私基因所决定的行为(表现型)可以是利他或利己的。利他行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作用是:作出牺牲的个体,借助于自己近亲的努力,对未来世代的遗传作出了贡献。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