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
  • 农作物病害防治
  • 白翅叶蝉
  • 直纹稻苞虫(直纹稻弄蝶)
  • 葡萄二星叶蝉
  • 葡萄斑衣蜡蝉
  • 葡萄锈病
  • 葡萄黑腐病
  • 葡萄褐斑病
  • 萄萄根癌病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各省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小麦、高梁、玉米、茭白、甘蔗等。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茎秆茎部刺吸汁液,成虫产卵时可划破茎叶组织,严重时导致死秆倒伏。还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成虫:有长、短翅型。长翅型,体长3.8~4.5毫米,灰*,头顶显著向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央有3条不明显的隆起线,小盾片中央黄白色,雄虫两侧黑色,雌虫两侧茶褐色,前翅半透明,两前翅会合线中央有一黑斑。短翅型雌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色较暗,体肥胖。翅短,仅及腹部的一半。短翅型雄虫很少见。卵:长0.8—1毫米,长椭圆形,稍弯,卵块中卵粒成单行,排列较松散,卵帽不露出产卵痕。若虫:共5龄。3—5龄若虫体灰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1对乳白色三角形斑。我国大多数稻区的初次虫源都是从南方热带稻区逐代逐区迁飞而来,在安徽省发生为害的盛期在7、8月份。成虫平时多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取食,有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卵多产于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组织中,也有的产于叶片基部中脉内。产卵痕初呈黄白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条斑。每头长翅型雌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比长翅型产卵量多约20%。若虫多生活于稻丛下部。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性较强,30℃或15℃时都可正常生长发育。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是大发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