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征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可转为骨性关节炎。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4—8岁的儿童。 2.早期有跛行,髋关节疼痛、压痛,活动较受限,尤以外展、屈曲、内旋活动受限明显。 3.晚期有骨性关节炎改变。 4.X线摄片显示早期髋关节囊球形肿胀,股骨头骨骺变小,骺线增宽,关节间隙增宽,与颈部相连区域有不规则骨质疏松或囊性变。随后出现骨骺密度不均匀增高,同时可有“新月征”即软骨下骨折(股骨头前外侧软骨下出现一个界限清楚的条形密度减低区)。骨骺出现碎块或颗粒状影,股骨头变扁平和股骨颈变宽短,且进行性加重。最后,疏松区重新钙化、碎块融合,再现正常骨小梁结构,但股骨头多呈扁平、宽大、半脱位和股骨颈呈宽而短畸形。晚期出现骨性关节炎改变。治疗原则 1.治疗的目的是避免压迫坏死的股骨头,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防止发生畸形或减轻畸形的程度,尽快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方法有三种:(1)避免负重;(2)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作用,并改变其承重点;(3)增加坏死股骨头的血运。 2.长期卧床不负重,下地时应用坐骨负重支架。 3.髋部疼痛伴屈曲畸形者宜卧床牵引,待疼痛消失恢复活动时,改用保护性支架。用外展及稍内旋的支架或石膏,使整个股骨头骨骺纳入髋臼。 4.持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5.辅以活血去瘀等中药:如伤泰安胶囊、伤科接骨片或三七片等。 6.手术疗法:(1)年龄稍大的患儿,或股骨头全部受累,畸形较重而髋臼不能覆盖股骨头时,可根据情况采用股骨粗隆下旋转内翻截骨术、骨盆截骨术或股骨头血管束植入术,使股骨头得到覆盖及改善股骨头的血运;(2)股骨头骨骺已明显坏死或已出现碎裂,但变形尚不严重者。可作髋关节滑膜或关节囊大部切除,亦可行滑膜部分切除加血管植入术。但不适用于股骨头颈部严重变形的晚期患者。用药原则 1.非手术疗法的病人一般不需药物治疗或可用中药治疗。 2.若需手术治疗者,术后需静脉用抗生素和支持,对症治疗。出血多或体质差者,需输血或人体白蛋白等。辅助检查 1.大部分病人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但若不需手术治疗者,则不需做所有专案; 2.为了早期诊断或鉴别诊断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疗效评价 1.-:(1)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2)X线摄片股骨头无坏死现象,恢复成半球形。 2.好转:(1)症状逐渐减轻,活动较受限;(2)X线摄片示股骨头坏死现象停止,但变大及扁平。 3.未愈:(1)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2)X线摄片示股骨头坏死现象仍在发展。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