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 软骨瘤
  • 软骨肉瘤
  • 臀肌筋膜挛缩症
  • 扁平足
  •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创伤后骨髓炎
  • 化脓性关节炎
  • 化脓性脊椎炎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痛风性关节炎

    愈合,可继发化脓性感染。约10—20%病人发生尿酸盐结石,并可引起血尿、肾绞痛症状。可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诊断依据  1.常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仅约占5%。主要侵犯周围关节,反复发作。首次发作多为第一蹠趾关节,此后可累及跗、踝及手部等关节。 2.关节痛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受累关节红肿、皮温高,剧痛、压痛及运动障碍,体温高。数日后症状减轻,进入间歇期,关节功能正常。 3.晚期在耳廓,尺骨鹰嘴及受累关节附近,可见到大小不等痛风石,破溃流出石灰状的白色尿酸盐结晶。 4.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正常值男性为6毫克%,女性为5毫克%)。急性发作期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痛风石穿刺可见尿酸盐结晶。 5.X线检查之表现可助诊断:早期关节囊肿胀,尔后出现骨端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缘锐利的穿凿样缺损。晚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强直,可伴有脱位和病理性骨折。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局部冷敷。防止或减少尿酸盐向组织内沉积。忌酒,特别是啤酒。不食嘌呤类含量高之食物,如肝、肾、脑等,禁用肝浸膏、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多饮水,服用碱性药物使尿液碱化,以利尿酸排出。 2.应用秋水仙碱控制急性发作期症状,也可应用激素、保泰松、消炎痛等控制症状。 3.静止期应用尿酸生长抑制剂(肾功能障碍者)或尿酸排泄剂以控制高血尿酸。 4.对影响关节功能之痛风石,或巨大痛风石有溃破之可能,或痛风石溃破,窦道形成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并用秋水仙碱和激素以防急性发作。用药原则  1.急性发作期首选秋水仙碱,最有效,用药后6—12小时症状可减轻,但毒性大,且不能降低血内尿酸,也不能阻止痛风后的形成和发展。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用药至症状控制或副作用出现时应停药。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用阿托品。 2.单独应用保泰松或非甾体类药物消炎痛等时,约需3—5天才控制发作。也可与秋水仙碱,每天2mg,分3次口服,连服2天至数天,一般效果好,无不良反应。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可控制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 4.急性发作控制后,血尿酸高于8mg%,有痛风石,且频繁发作,可服驱尿酸制剂,如丙横舒。 5.对合并有泌尿系结石和肾功能不全者,丙磺舒不能使用,可用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如羟比唑嘧啶。 6.为了提高尿酸在尿中的溶解度,防止结石形成,给予碱性药物苏打,每天5—6g。辅助检查  1.急性发作期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慢性期可见痛风石,一般基本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 2.部分病人可有肾功能障碍或痛风并发肾功能损害,及并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之可能,所以需酌情检查可选检查专案。疗效评价  1.-:临床症状消失,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连续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手术后关节畸形矫正、伤口愈合,无合并症。 2.好转:在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手术后关节畸形和功能有所改善。 3.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仍存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