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蛔虫进入胆总管、肝内胆管和胆囊引起急腹症统称为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厥”或“蛔厥”,国外于1765年已尸解发现。其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本病发病率与卫生条件有关,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多发于青少年。解放后,由于多年来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的结果,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大城市医院已成为少见病。多数胆道蛔虫病,可通过中西医结合,以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等手段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临床表现 1.儿童、青少年多见,常有驱蛔虫史。 2.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 3.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 4.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 5.腹肌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 6.间歇期无体征。 7.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 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多有增加。 3.大便中查到蛔虫卵。 4.B超示胆管内有蛔虫声象图。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为主要目标。也可在内镜直视下取蛔虫。 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3-4天无效且症状加重,有明显并发症,即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