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上颌骨是面部中心骨骼,结构较薄弱,内有大窦腔,附于颅底,呈支架结构,致伤后常伴发邻近结构和颅脑损伤。 上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一般分为低、中、高位三种类型,火器性骨折多为开放性,临床上无典型分类,可有粉碎性或洞穿性等。上颌骨血运丰富,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强,应争取尽早重定与固定。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有异常动度; 2.咬合错乱; 3.面部肿胀,畸形;鼻出血; 4.眶周皮下瘀血,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诊断依据 1.面部肿胀,塌陷畸形; 2.眶周皮下及眼结膜下淤血及鼻出血; 3.眼球运动受限、复视; 4.骨折端有异常动度,咬合关系错乱; 5.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线部位及移位;治疗原则 1.骨折重定和固定治疗; 2.抗休克、颅脑损伤治疗; 3.抗生素治疗; 4.对症支援治疗;用药原则 1.低位骨折病例以肌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重型病例以静脉用药为主,注意休息和脑水肿,防止并发症; 3.对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例,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药物。辅助检查 1.对低位骨折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中、高位骨折和并发颅脑损伤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疗效评价 1.*:骨折愈合,咬合功能和面形恢复。 2.好转:骨折未完全重定,咬合尚不理想。 3.未愈:骨折未重定,咬合错乱。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